第134章 公子将闾
在扶苏的计划中,秦朝将要建立起来的官学体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修法家经典的学校,一种是教授各类知识的专科学校。
前者以太学命名,太学虽然是汉武帝时的创举,但名字却是古已有之,在西周时便有出现。(注1)
后者以各类具体知识命名,教授律令就叫律学,教授算数就叫算学,教授医术就叫医学。
需要指出的是,秦代的数学并不似后人想象的那般落后,随便拿出个九九乘法表便能够乱杀。
这东西在出土的里耶秦简中便有实物例证,甚至还把乘法口诀中的各项乘积都总结了出来,可见古人智慧。
古代统计人口,修路建渠都离不开算数,若是作为官吏连最基础的算数之能都没有,那一定是不称职的。
“可惜我还没能继位,没办法把儒学也一并划到必修课程当中,外儒内法的王霸之道只能再等十年了。”
扶苏心中颇有些惋惜,受制于当今大秦的体制和思想,儒学、黄老这些东西肯定是不可能作为主干教授的。
虽然秦朝也设置了博士来安置那些才学之辈,比如伏生、春预约等等,但只不过是当个吉祥物而已,
根本不可能按照他们的思想来治国理政,在焚书之后就更不待见这些五经博士了,虽然此时离焚书还有一段时间。
但已经接受过嬴政教育,明白这位始皇帝内心想法的扶苏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冒这个风险的。
那样只会弄巧成拙,搞不好连官学都办不起来,远不如等到扶苏继位之后再行改革。
“人的欲望,就如同高山滚石一般,一旦开始便无法停止。”扶苏又是心中感慨:
“我不过是得了嬴政的青睐,连太子都未称得,便已经开始考虑继位之后的事情了,实在是有些奢求。”
又是一番自我警醒,虽然来到这方时空后大体上都是顺风顺水,但扶苏如履薄冰的习惯从未淡去。
进行最后一番检查后,扶苏将奏疏收起,对着堂外唤道:“司马竭,速速备车,吾要入宫求见父皇。”
“诺!”司马竭答应一声,却是去操持扶苏的出行事宜了,自从被当街刺杀过后,扶苏的出行十分谨慎。
至于内史府中的事务,自然有郑勉等人照应,除非嬴政亲自过问,否则内史一般还真不需要时刻在岗。
载着扶苏的宫廷马车很快就到了嬴政办公的兴乐宫外,只是和以往畅通无阻不同的是,今天扶苏被拦了一下。
“尔是说将闾弟在面见父皇?”扶苏颇有些惊奇地看着眼前的谒者,心中有点纳闷:
“这后宫诸公子皆知嬴政一向勤勉政事,除却小儿子胡亥能靠着幼子的宠爱时时来访,
其余兄弟大多在兴乐宫中都是整日不见踪影,这公子将闾今日怎的突然要面见嬴政?”
“正是如此,还请文成君稍候,容在下禀告陛下后再行定夺。”那谒者不卑不亢,只是对着扶苏礼貌拒绝。
扶苏自然也不会因为这些细枝末节而发作,不就是排队么,这事情又没少干,当下便摆了摆手:“无妨,速去通禀便是。”
静静站立在原地,扶苏却是思索起了这公子将闾可能觐见嬴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