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锦不自觉勾起眉眼带上笑意,他这性子怕是不能同意入赘,即便是入赘了,怕是没几天就得让人给休了。
又等了十几分钟,付东川放下碗筷,两人一起出了国营宾馆。
先去定做了琴架跟义甲,琴架与琴凳都是按照西锦的身高量身定做的,义甲由于不知道她用着那种的顺手,就多做了几副。
定完琴架又去了宋家,路上付东川告诉了西锦古筝的价格,四百块钱。
西锦从取出来的一摞钱里数了四十张,原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是真的,刚从银行取了五百,这一转眼就只剩一百。
家里只有宋老爷子一个人在,西锦把古筝的原委跟宋老爷子说了说。
宋老爷子活了多半辈子,西锦点到为止的话他一听就悟了,看着付东川眼神随着西锦而动,只能在心里默默为自家孙子叹气。
他要是在俩人结婚前有这想法,做爷爷的还能帮他争取一下,现在俩人结婚证都领了,再看东川那小子寸步不离的样儿,难啊!
留下四百块钱,俩人没有久留,就先离开了。
事情都办完了,付东川没说去厂里,也没提回家,反而让王硕在街上转,找一找裁缝铺。
付东川带着西锦转了一家又一家的裁缝铺,西锦跟着他什么也不用说,他一个人就把行情打听清楚了,不止如此每一家的裁缝铺他都将价钱记了下来,之后特意记在一张纸上供她参考。
密密麻麻的一张纸,裁缝铺的名字,每个样式的价钱都标的清清楚楚。
他心细的令人难以想象。
看着纸上的价格,西锦也有些犯难,她看过这些裁缝铺的手艺,说句不自谦的话都没有她手艺好。
她想把价钱定高点,但又怕没生意,比起在街上的店面,她在家里做本就不好招揽生意,如果价钱太高,可能会劝退很多人。
看得差不多后,付东川吩咐王硕送他们回家。
有了前边的事做铺垫,对于领导早退这件事,王硕竟然觉得没什么不能接受的,甚至觉得很正常。
西锦拿着纸思考了一路,实在没有章程。
回家后把东西放回房间里就去了后院,实在想不出来就先做别的事情,不定什么时候就想通了。
在后院忙活到天快黑才走出来关上门,西锦想好了价钱,比裁缝铺最高的价钱还要贵上三成。
贵点怎么了?她手艺好!
没生意怕什么?她又不是没人养!
酒香不怕巷子深,她手艺好迟早能发财。
西锦整个人肉眼可见的忙活起来,吃了饭后就开始往后院钻,要不是付东川强硬的拦住她,她恨不得晚饭后也去加会儿班。
为了保住自己仅有的晚饭后散步以及书房对弈或者听她弹琴的共处时间,付东川跟她好好解释了什么叫近视眼,在晚上刺绣对眼睛的危害。
西锦这才知道为什么绣娘多眼疾,原来都是熬成了近视眼。
刘芳的两件衣服西锦做了半个多月才完工,每一件都异常精致,单是挂在那里就能想象出它上身后的样子会有多惊艳。
她没有刘芳的联系方式,也没有陈正阳的,只好等付东川回来帮她联系。
国营宾馆谈话已经过去半个月,两人之间的相处也没有太大的改变,若非要说变化的话,就是付东川有些···大概是得寸进尺。
“锦娘,你在等我?”付东川最近习惯下班后先找西锦,平时她都是在后院,这次却在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