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难回首,喜忧掺杂雪染发。常恨韶华无觅处,一壶浊酒解千愁。有缘的书友,今日书接上回,自品香茶一盏,听我慢慢道来。
且说王文举一席话,瞬间触动了小刘遇心底的柔软,打开了他尘封许久的记忆........
曾记得,我的祖母在世的时候,特别地喜欢我,吃饭时抱着我,睡觉时搂着我,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到我身上也不为过。
我家七代单传,原来并不是此地人。祖祖辈辈家居武周平原腹地,经商传家。本是当地有名的大户,只不过是家业大善于经营,头脑伶俐,善于捕捉商机,每每事半功倍。当时当地he界有人云:要说经营得法,当手曲一指商贾之子刘勋,人际交往能力,预判未来商机,凡此种种,无人能出其右。哎,真是人不得全,代代单传,并不是不会生养,就是有所顾忌。
昔日老祖刘勋曾经得遇高人,善卜,当日求为此事卜算,大师曰:“财运亨通亦无余,命有子亦无子,此处不是梧桐树,避世出尘莫迟疑。”
不管当时老祖信也不信,自己千辛万苦,运筹帷幄挣下偌大家业,怎么能说抛弃就抛弃的,美美思及此事,总是犹豫不决,难已下定决心。说起来也怪,老祖那个时代,只要有钱,三房五妾亦是稀松平常,老祖正值鼎盛春秋,血气方刚,妻妾多育,最为头疼却是培养成人。
每当幼儿三岁之时,则必须早做决断,家中只能留有一子,余者必须舍弃送人,如若不然,该子必定半路夭折,如此怪异,令老祖伤透了脑筋。
春来柳绿花红,转眼满眼金黄。光阴似箭,又是一年。老祖年轻气盛之时,偏不信邪,每当儿女即将长成之时,多方防范,费尽心机·,然而事与愿违,只余一子,其余子裔均活不过三岁。事至如此,老祖决意举家迁移。........
刘遇说着说着叹了一口气,接着继续说下去——
老祖带着家族全部至亲,几经颠簸,行程数百里。终于寻找到了新的宜居之地。兴建新居之地离原地足有三百余里,是个新兴的居住地,此地地势低洼,极易于积水,听此地原居上岁数的老人讲,原来这里本是一片排水之地,十里八乡使用完的脏水废水都一起排向这里,已经成为惯例,跟不用说洪涝与水灾。后来几年天气干旱,地下水位下降,此地渐渐地有人打起这里的主意。先是有人来这里搭建一些临时房屋,充放一些价值低廉的临时货物,后来关注这里的聪明人越来越多,大兴土木建设,整套整套新建民居,只应这里是三不管的地区,不用缴纳何种契祱,银钱好挣,几年之内名声噪起这都是一些废话,只为说明因果关系不的不说,观者可以一略而过。
老祖是做生意的行家,常常挂的口头语就是:“有人聚集之地就是生意兴起之地。于是下来就是买一套比较敞亮而低廉的四合院,暂且容身,作一些日常习惯的小生意探一探市场,已做长期打算。刘家就算是在此定居了。
本来老祖的算盘打的聪明绝顶,以为从此改变命运,谁能料道,三五年以后,三岁幼子又是离奇夭亡,请医救治无门。老祖从此开始相信运命,正好路遇一位盲者随意就卜了一卦,求算后裔,道:”无论生子多少,个人身边只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