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来了,读者们先睹为快。
书接上回。王文举正在和老师就修炼问题在详谈不已,就见一个大约有七八岁的小男孩跑了过来,看见老师便口齿清脆地喊了一声”大爷“就往王文举的的怀里亲昵地钻进。又调皮地钻回到他自己爷爷的怀里。
王文举略一思索便想到这就是那天小师弟追诼要打的调皮小男,于是就心思一动对着老师问道:”这个小孩看着非常可爱,是否就是那几天前那个小孩?“
老教授微微一笑,用手抚摸着将头整个扎在自己怀里的小男孩,极其疼爱地说道:”我家就此一个遗腹子的孙子。“缓缓地说道”儿媳当时在生产他时难产而死,.....“面露悲戚之色,似乎不愿意多题。
王文举一听到老师此话出口,就顿时把自己心里的话打住不想再题。就低头将自己的茶杯端起饮了一口香茶。
时间悠然而过。王文举一看时近晌午,就站起身来,双手作揖对着老师说道:“学生今日回去还有要事要办,故此学生在此叨扰实属不便,现在就要回去。”转身就要走。
就在此时,老师突然说道:“贤侄且慢行,我现在欲暂用你片刻时间还有要事相求。”王文举听到老师的问话就转过头来看着老师说道:“老师请慢慢地道来,学生洗耳恭听。”
老师紧盯着王文举的眼睛迟疑了片刻才开口说道:“我膝下就这一个心怡的孙儿,不想他被尘世虚幻的繁华蒙蔽了双眼,数十年之后变成了一丕黄土,我只想让他成为像你这样的仙人,可是这个念头虽然是在我的脑海之中早已经形成,可是不知道该不该和你说?”
王文举听罢笑道:“你是我的老师,你刚才所想的非常之对,你一定听说过那脍炙人口的”好了歌“吧,其中一句:“古今都说神仙好,孝子贤孙忘不了。痴心父母比比是,孝顺儿孙哪去了。”
说起那世事沧桑,人心炎凉,谁人不知,转眼之间,斗转星移,俗世繁华一瞬之间灰飞烟灭...........令人唏嘘。
那双鬓似雪,已然是白发苍苍的老师初闻王文举之言就砰然落泪。说道:“那依你此话就就算是答应了吗?”
王文举微微笑着应道:“吾师之言,敢不从命。”言罢呵呵大笑起来。
王文举此时突然生成了一个想法,看着老师的眼睛继而说道:“学生现在还有一个想法,老师可否一听?”
老师此时见王文举此话并非是三言两语可说的清楚,又将王文举让至座椅之上,让其将此话说个明明白白。
王文举碍不过老师的拳拳深情,只得又坐回座中,继而说道:“依我之见,老师现在已算是修仙之人,这个孙儿也去修仙,家中尚还剩下俩个不修仙之人。如此之说,岂不是仙凡两世永隔。或者尘缘未了,尚还有见面之时”
老师闻王文举此言甚有道理,沉吟一时便开口说道:“仙侄难道没有那个两全之计?”
王文举笑道:“方才老师所说不是没有道理,两全之策不是没有,此时恐怕老师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