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的结构应该是老头子指挥史迪威,史迪威指挥杜光亭、亚历山大两位司令。
但是呢,这里又有一个但是,
老头子直接给杜光亭下令,有任何违背初心之命令,需要与山城沟通申请。
意味着,老头子跳过了史迪威去指挥杜光亭。
这种错综复杂的指挥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难怪第一次远征惨败而归,既有英缅军的懦弱跟坑爹,又有老头子的微操瞎指挥,还有杜光亭老好人听话。
再加上鹰酱史迪威中将的瞎折腾。
这些人缺一不可,都是败仗的必要条件。
“云飞可有好的主意?帮为兄参谋参谋?”
“等!”
“等?”
“等战事糜烂,英缅军无法收拾残局,我第三军便可长驱直入,收复滇南。”
滇南这个词好啊,狭义且广义,既能代表滇省南端,亦能表示滇省以南。
楚云飞确定了,一旦拿下地盘,就以滇南命国。
杜光亭还是苦笑,以为楚云飞在说笑罢了。
但除了等待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的办法。
要么大军直入,管你英国佬同意不同意,直接打过去。
要么就安心等待,以待战机。
“云飞,你变了,比之前更有自信,也更令人信服。”
“哈哈,光亭兄,你我皆是军人,不宜掺和过多的勾心斗角。依目前战事而言,做好最坏的打算吧。若是缅甸被攻占,我军将于滇南与日寇决战,绝不存让半步。”
“第三军战绩在那,歼灭敌寇数万,有你这句话,我放心许多。战车连一事,我定向老头子说明。”
随后寒暄了许多以往的旧事,
众人入座吃了饭,对南线作战充满了忧虑。
唯一让人心中踏实,还真是第三军以往之战绩。
有全歼日军师团的战功摆在那,无论发生何种变故,楚云飞均可以撑得住。
他第三军往这里一摆,小鬼子没有三个师团的兵力,休想越雷池一步。
随后的几天里,
军队在保山驻防,加强训练,增加丛林作战的练习。
军人要适应千奇百怪的严苛环境,山地、平原、丛林,均是我们要面对的战场。
相较于山地跟平原地带,丛林地区错综复杂,密林沟壑丛生。
还要考虑蚊虫毒蚁,烟雾毒瘴。
闷热潮湿的环境,容易让人心生烦躁。
楚云飞万万没想到的有两件事,其一,仓促的调任到滇南,结果入缅作战的时间一拖再拖。
其二,老头子竟然同意了调一个战车连入第三军。
16辆T-26坦克及装甲兵卒,一并交给了楚云飞。
将其编入警卫营,以此为火种,培养自己的坦克兵。
需要准备的事情还很多,
秉承着天时地利人和优势,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问题,能够与地方取得密切联系。
缅甸语、英语都是需要提前筹备的非战资源。
另外关于丛林战,要增强士兵格斗训练,筹备指南针、餐具、点火器具、口粮等。在密林地带巡逻,很容易迷路。
说实话,丛林战不太适合大规模的兵力集结,更适合小股游击,灵活歼敌。
从军中挑选好手,单独组建丛林作战团,最小单位是排,用于执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