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冬开始,亦或者说志愿军掌握了标准的坑道作战后,联合军的推进变成了呆滞状态。
打了不少炮弹,执行了不少空中轰炸。
任凭炮火翻飞,也难以突破密布坑道的防守区。
因为不管你的火炮有多少门,火力有多强,最终占领阵地的时候都需要步兵。
步兵对步兵,联合军是绝对打不过的。
你步兵不行,打下了阵地守不住,即便一开始守住了,也要面临从黑夜里钻出来的士兵,端着刺刀捅你脑门。
白雪覆盖了山野之后,兴起了一阵打冷枪的活动。
军队内的狙击手,匍匐在冰冷的雪地上一动不动,搜寻时机,对老美大兵一枪毙命。
专门趁对方晨起撒尿的时候,偷袭的手后迅速撤退,避免被火炮盲射。
志愿军的枪法很好,没有丰富的瞄具,没有专业的训练,仅凭着作战天赋,一枪又一枪,击毙大兵中的狙击手。
搞得没人敢出门方便,宁可在工事内解决,也不敢冒着风险去野外。
工事内骚臭难闻,大兵们都是富贵少爷,能忍受这种环境?
他们无法相信,有人可以埋藏在雪地里半夜,一动不动,只为打出致命的一枪。
志愿军的神枪手不仅枪打的准,那钢铁般的作战意志令人胆寒。
但不管怎么说,朝鲜半岛的战争烈度下降,从大规模的攻防战,变成了小范围的试探跟摩擦。
敌我双方在冰天雪地内没有动用大规模进攻的想法。
冷静下来后,各自增强自身的优势。
志愿军按照标准的方式加固坑道,令临时的坑道变成永久,防空防炮防毒。
范佛里特重新提交了军资申请单,密密麻麻的各项,令人头疼。
这位指挥官的临场应变、作战指挥都没问题,唯独有一个缺点,太费弹药了。
李奇微看到军费消耗,也不得不迟缓一下,考虑该用什么样的理由去说服国会。
如果不用炮弹,能否用一点其他便宜又能有效杀敌的玩意儿?
他想到了生物战、病菌战。
既然炮弹无法波及几米下的坑道,那就让病菌去摧毁敌人的防线。
论细菌战,老美可是深有研究,但他们知道,最好的研究所在远东,在楚云飞手上。
那里有日寇进行血腥实验的数据,更容易研制各类传播广的病菌。
被楚云飞接手之后,换上了成百上千的日寇俘虏,作为实验的“志愿者”,他们“自愿”进行人体实验,帮忙验证病菌的效用。
李奇微想从远东直接采购,又怕留下证据。对战场施行细菌战,说出去要遭受舆论压力的。
这时候谁还管舆论不舆论,果断上了。
划掉很多炮弹的条目,李奇微单独增加了细菌原体跟毒气弹的项目,想以此解决防守军。
如此一来,军费条目显得合理一些。
战争让人分不清善恶,他李奇微一个讲原则的人,如今也变成了危险的小人。
军资申请单提了上去,这场战争,让许多人没有了信心。
对于很多国家而言,到了年底前一个月,基本就处于封账清算的状态了,拿出计算器,或者拿出算盘,盘点一下今年的收成。
不算不要紧,一算吓一跳。
50年-51年底,在朝鲜半岛的投入接近500亿美元。
51年全年的GDP总值为3469.14亿美元,而财政收入要远远低于这个数字,一般的国家20%-30%属于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