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飞的扩张速度很快,在东非、中东地区均有插手。
或直接干预,或间接扶持的方式,已经把手掌按到了两块陆地之上。
海洋那更不必说,多处他国的军事基地封停,被逼着撤走驻军。
上半年的印度洋,可谓是中盟的独家秀,问苍茫海域,谁主沉浮,唯楚某人尔。
随时都能听到超音速战机飞行的声音,那代表的不是混乱,而是平定。
几条固定的航线内,涉及到威胁的海港均部署了海军基地。
日不落、法兰西、意呆等扶持的海港,也纷纷撤走驻军,只留有暗中的手段,想办法阻止中盟扩展。
明面上,已没有任何势力,可以与其抗衡。
像马代群岛,本属于日不落占领,驻军撤走之后,变成了公平自由的港口。
不仅老美的船只可以停靠,中盟的船只亦可以停靠。
只要下半年继续,印度洋内的重要,具备威胁性的岛屿,都会被清扫的干干净净。
出乎所有人意料,楚云飞却突然停止了大范围的渗透任务,命第三舰队维持至阿拉伯海的航线后,也开始了战略性的收缩。
明明没有任何对手,为何要收敛兵力?
几位执掌兵团的司令纷纷猜测,钧座是准备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故而要先把兵力收敛,再蓄势打击出去?
这些猜测或多或少的传到楚云飞耳边,亦有人直接打电话询问他下一步计划。
都没有得到有效的结论。
陆军、海军兵力收敛,依托于建设的基地进行防守性巡航。
曼谷,
近卫装甲师频频出动,开始了戒严活动。
凡是楚某人的部队,大多懂得戒严的含义,每逢大事先戒严。
不少人把目光望向曼谷,琢磨着楚云飞要干嘛。
仅有少部分人能猜个七七八八,钧座这是要对内动手了。
中盟发展势头正盛,刚刚完成了货币革新,一如一场改革,有新兴派便有顽固的老旧派。对内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洗,把不确定因素全部消除。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挺有含义。
中盟的内包含繁多,仅以独立的国家而言,缅、暹罗、老、柬、孟、马、印、东天竺等,以地区而言又有远东、北海道、四国、琉球。
地盘大了,势力多了,便令人想起了一句话,皇权不下县。
他楚某人的话,能够传到哪个阶层,亦或者能够下达到哪个环节。
对地方的掌控力又有多少。
偌大的疆域,是否真的安安心心的原意挂上一个中盟的烙印,除了传承千年的华夏人,其余各族有没有对它存有归属感?
这些问题可观存在,不得不解决,又不得不处理。
所以楚某人决定先从上决定它的体系架构,明确各势力的大将人选,除了名义上的大将军衔外,开始对其几个主要兵团司令进行五星上将的评选。
未来的战争绝不是一两个兵团的战争,而是局域内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