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鹰对其经济封锁,而中盟又是第二大经济体,若是双方展开战略合作,好处极大,受益极大。
「听说楚先生对厨子的要求很高,尝一尝家乡的味道,是否符合口味。」
一场专门配备的国宴,本想上国酒,被楚云飞拦住了。
「能否换一瓶汾酒,让我再尝尝晋西北的味道,算起来已经近十年,没有回去过了。」
这点小要求还算事儿,
立马换来了汾酒。
宴会之上,没有那么多讲究,楚云飞很关心国内的发展情况,以及民生建设上的难度。
一些医药技术、化工技术,都可以互通有无的。
但国内多采用毛熊的体系,有些地方还是格格不入的。
从发展而言,中盟的工业体系脱胎于毛熊、日岛,吸纳了双方的优势,又增加了一定的灵活性。并未采用终身制,干得好有奖励,干得不好,该还还是要换的。
尤其是国之重器,要有绝对的掌控权,同时给予足够的主观能动性。
搞发展需要策略,不能埋头苦干,这一点他楚某人可以多讲一讲。
双方的合作战略问题不大,曾经有过合作,因为毛熊的插手而中断。如今又可以联合起来,通一通气,联合搞一下工厂。
战略合作在于海岸线、军工技术,其中包含导弹技术、核武技术、海军技术等等,都是可以考虑的。
前提是楚云飞拿到足够的好处。
要求大批量的人口移民政策,开绿灯,支持1-2千万人口的正常移民。
这是底线,中盟的地盘越来越多,必须维持人口上的比例优势,否则地方不稳。
单靠人口增长来的太慢,必须大规模的迁移,以正规的渠道迁移一些工种。
故土是故土,也要为中盟考虑,为他手上的地盘考虑。
大佬,我不做舔狗很久了。
这份要求还是出乎意料的,可能想象过双方合作的难点,在于利益交换,在于贸易的逆差,真的没想到楚云飞的底线要求是这个。
「先吃饭,一切都可以商量。」
国内钢铁突破200万吨,在工业起步上算是打下了一点点基础。
但这点粗钢产量,还不够中盟的一个边角,中盟钢铁产量以千万吨计算。
既有技术的差距,更有人才管理的差距,缺少技术工种,缺少高新科技人才。
原始的积累没办法通过制度、通过埋头苦干去追赶,需要时间去磨,没有任何捷径。
就像数学题,说不会就不会,不管你怎么努力,都憋不出来。
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打磨积累,才能突破这些科技难题。
工业问题好处理,双方联合建厂,中盟负责帮忙培养技术工种,利润按照双方的股权去分红即可。
但海军舰艇上的战略合作,中盟可以提供巡洋舰、驱逐舰,以及内河炮艇、护卫舰等中小型舰艇。
技术方面也好说,造船厂随便拿出点来,足够华夏消化一段时间了。
一旦海军有所突破,可以尝试收回夷岛,彻底解决纷争问题,进而帮忙打击白头鹰的岛链封锁。
也算变相的为中盟培养一个助手。
双方暗中达成了不少交易,不同于中东那般,以原油支付。楚云飞需要用人口来支付,想要拿到技术支持,必须用外迁的人口来划定。
他需要千万级人口迁移,来提升中盟内部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