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鸭、辣子鸡丁、香菜牛肉和拍黄瓜齐活。
喊刚回来的棒梗来端菜上桌,贾东兴又切了个西瓜果盘。
桌上一家人慢条斯理的吃着饭,贾张氏时不时还给棒梗夹菜。
棒梗夹起碗里不喜欢吃的黄瓜,趁着贾东兴不注意快速放进秦淮茹的碗里。
每每这时,小当就伸手朝贾东兴打小报告。
然后满脸沮丧的棒梗便心不甘情不愿的夹回黄瓜慢慢吃着,贾东兴也会奖励一块黄瓜。
秦淮茹抱着槐花开心的看着餐桌上的闹腾。
贾张氏和棒梗如今都不馋肉了,所以也存在抢的情况,秦淮茹也能吃上不少肉。
甚至以前抢着吃的肥肉都被嫌弃了。
但是氛围却越来越好,没有谩骂,没有殴打。
家里挨打最多的也就是学习不认真的棒梗,还有特定时候的秦淮茹。
饭后贾东兴背着手,去了胡同口溜溜消消食。
一路上边走边逛,一路向西。
直到来到一个众人心照不宣鸽子市场。
巷子口有两个彪形大汉站在门口,看到贾东兴过来就伸手拦住他。
“干嘛的?”
贾东兴抬了抬左手,亮出手表。
“买东西啊,不然来干嘛?”
这时候的鸽子市场很少有人空手来买东西,基本上都是带着东西卖掉或者以物换物!
卖东西需要交钱的,而买东西也免费进去,但是也会“验资”。
贾东兴抬手表的动作就是验资的一种,向对方展示自己有钱,是个买家。
进了大门后又有了一段七绕八绕的路才看到点点亮光和人们的窃窃私语。
每个亮光下都有一个小摊子,甚至干脆一个木板。
写着细粮换粗粮、蛋类换粗粮的、或者卖肉票粮票的,等有人询问并再三确定后才会把买家带去验货。
贾东兴也就闲逛着东瞅瞅,西瞧瞧。
在外围,最多的就是换粮,越往深处去,交易的物品越丰富。
粮票和粮食都摆不上台面,这里的大多数都是活禽和肉食,只要有人上门基本就意味着成交。
这个地方价格都是在一定区间内徘徊,价格都比供销社的贵一点,但也不多。
再往里就是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等贵重物品了。
越往里,暗道越多,甚至打掩护的人就越多。
能拿出自行车票等贵重物品来卖的主,都是非富即贵的,有家世显赫的败家子,也有三只手的次把头。
鸽子市场因为这些不同寻常的物品变得更吸引人,那提供保护也是情理之中。
最中间就是些遗老遗少的底盘,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遗老遗少自然不全是废物,有钱有权的他们接受的教育也不同。
手底下往往养着一些犯了事情的人,就像古代的家臣。
建国后的京都,遗老遗少一直地下势力不可或缺的存在,直到“大扫除”才退出舞台。
贾东兴可没有闲工夫去拜谁的码头,这次来鸽子市就是来体验下这个时候的风土人情。
重在参与嘛。
贾东兴趁着人少在墙角拿出一扇野猪和一把菜刀。
取出布条缠住脸,只露出眼睛和鼻孔。
找一块别人丢弃的木板,手指抹着猪血在木板上写了9毛1斤。
(查到生猪是8毛3,考虑饥荒,物以稀为贵吧)
随后就在破布上分割猪肉,这个时候的猪肉非常紧俏,所以当贾东兴摆出来的时候,立马吸引了大量人的关注。
有用手指搓一搓,看看肉新不新鲜的,也有人问能不能便宜一点。
但更多的人只是咽着口水看着野猪肉。
粗粮都吃不起了,何况是肉。
每个时候都不缺有钱人,有挥着大团结高喊着:来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