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没有给出自己的看法,说起了府县老百姓的真实情况:“旧党官员每年都会打着火耗的旗号,折腾出各种加派、摊派的名目多征收银子,这一部分银子有时候甚至比老百姓缴纳的粮税正额还要多,当然了,这些巧立名目的加派银子,最后全都进了旧党官员的腰包,不会落在朝廷的国库里。”
高阳公主知道火耗的意思,朝廷征收的赋税,除了粮税以外,还有其他的商税和绢布税。
从地方收上来的银子大多是散碎银子,为了方便银子运往京城里,地方官府会把散碎银子熔炼成大锭的官银。
在铸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损耗。
地方官府不可能自掏腰包,弥补铸造成官银过程中的损耗。
地方官员便会额外加收一笔火耗银子,便是为了弥补铸造官银的损耗。
漕粮运到京城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人吃马嚼的损耗,还有船翻了掉进漕河的损耗。
地方官员往往打着弥补损耗的借口,多征收一部分粮食,这笔粮食同样是进入了旧党官员的腰包里。
高阳公主眼前一亮,忍不住也拍着红木半月桌站了起来:“妙啊,只要朝廷推行了火耗归功这条新政,旧党官员再也没有借口加征火耗了,从老百姓头上大肆的搜刮民脂民膏,却让老百姓把怨气撒到朝廷的身上。”
高阳公主说完这话,抬起一双眸子,看像了站在水榭里的赵庆,越看越是喜欢。
高阳公主笑嘻嘻的说道:“听说你在科举仕途上不怎么顺,本公主的府邸还缺一名小吏,虽然说你只是有童生的功名,连个秀才的功名都没有,本公主却有权利安排你来公主府做名小吏,你是否愿意。”
赵庆很清楚大雍王朝官场的规矩,考中了举人以后虽说可以做官,却也不是立即就能做官,需要慢慢等着吏部安排官职。
即便是等到吏部安排官职,没有大姓望族的出身,也没有那个荣幸前往公主府担任官职。
高阳公主说出这话,明白这是在抬举赵庆,对于一个寒门出身的童生来说,等同于鲤鱼跃龙门了。
赵庆经过深思熟虑,忍住了在公主府担任官职的诱惑,决定拒绝高阳公主的邀请。
在公主府担任官职再是前途无量,却不想夹在两名公主中间,等到哪天没了用处,就会像这蚂蚁一样被碾死。
赵庆却又不好直接拒绝了高阳公主,不给她面子,在陕王和柳三变面前下不来台。
赵庆想了想,说出了一个合适的借口:“如果有幸的话,赵某更想为黎明百姓做些实事,公主没在乡野待过,不知道老百姓过着怎样的日子。只要能够让老百姓有一口饱饭吃,不要因为出现了灾荒就卖儿卖女,赵某就心满意足了。”
“好!”
陕王听到赵庆居然拒绝了高阳公主,反而是得力不讨好的去为老百姓做些实事,越发看重赵庆的:“本王没有看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