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听到这番话的时候,不免有些心惊胆战,这可是涉及到宫里秘闻的消息。
涉及到了储君太子,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动乱。
赵庆主动握住了贺双卿的双手:“自从来到京城以后,有了你多次的提醒,我这才能在京城里如鱼得水。如果没有你在身边,帮着出谋划策,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乱子来。”
贺双卿脸蛋上出现了得意的神情,感觉到双手的温度,又是红着脸把手抽了回去。
贺双卿昂着脑袋说道:“那是当然了,等你哪天富贵了,可别忘记家里的女先生。”
贺双卿说这些话的时候,下意识说了一句女先生,不是先生。
她自己都没有发现,在与赵庆的相处中,下意识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女子。
贺双卿如果是与其他读书人相处的时候,绝无可能,只会一直把自己当成男子来做出各种做派。
贺双卿说的一句女先生,落在赵庆的耳朵里,听出来了里面的意思。
赵庆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来咱们这一趟来到京城里,最大的收获就是走通了陕王的门路,等到陕王登基那天,我便是潜邸旧臣了。”
贺双卿点了点头,又提醒了一句:“在朝为官,功名是第一位,你如果不是正经的科举出身,即便是陕王还没登基以前的旧臣,在朝廷里也会受到其他官员的轻视。”
赵庆明白贺双卿的意思,为了防止他想着走捷径,变得懒惰了起来,不用心参加科举了。
等到陕王登基以后,完全可以花银子买个监生的身份,相当于举人的功名。
即便是考不上科举,照样是可以在朝廷里做官,官位也不会太低。
赵庆有自知之明:“没有正儿八经科举进士出身的功名,别说是朝廷里的官员,恐怕就连在陕王心里的地位都会降低。”
贺双卿说道:“这倒是实话,陕王又不是地方上的知县,手里没有多少人才可用,京城里想要进入陕王府邸的各种人才数不胜数,说上一句如同过江之鲫也不为过。”
赵庆深知对于陕王这样的实干王爷来说,拥有治理朝政的才干,远远胜过在诗词歌赋方面的才华。
赵庆继续说起了火耗归功的事宜:“陕王这一次推行新政,对于二王八司马来说很重要,只要新党能够成功推行了火耗归功,又会得到天子的再次启用了。陕王对于火耗归公的新政很重视,这一次想必会派遣二王八司马中的一员前去推行新政,我也有幸可以跟过去,关于处理地方官员的关系,还望你多见教。”
贺双卿听到他谦逊的请教起来与地方官员相处,笑颜逐开:“地方官府的关系本来就错综复杂,尤其还要涉及到漕运河道沿线的官员,就更加复杂了。不过,有一点一定要切记,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因为自己提出了火耗归功的新政,就在这次推行新政时站在最前面,一定要站在主持新政的那人后面,分得清主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