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冷静应对,半点都不上套。
王旭没有着急,仍旧故作疑惑。
“公达,你这话说的……好像是我故意推脱,若我真有想法,藏着掖着做什么?论起行军打仗,我半点不含糊,但朝堂的事动辄杀头抵命,我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自己倒不怕死,可上有老,下有小,哪是轻易就能做决定。”
“噢?”
荀攸笑容不改,步步紧逼。
“久闻将军文武双全,文可安邦,武可定国,岂会为这点小事困扰,你莫要戏弄我!”
“传言你也信?”
王旭瞪起眼睛,继续装疯卖傻。
“那都是以讹传讹……如果我真有那种本事,岂会陷入这种尴尬境地,我知道你是代大将军来问我态度,我也确实想匡扶天下,但我不过就是个武夫,你们让我镇守边关、剿寇杀敌,那我提着刀就去,可朝中争斗真不是我擅长,想我少年从军,根本没读多少书,出身书香门第,却无能匡扶朝廷,现在想来也确实后悔,哎!”
荀攸深深看着他。
“在下听闻将军三岁识得万字,七岁通晓诗经,十二岁饱读战阵兵法,为何妄自菲薄?”
“公达!”
王旭愁容满面地唤一声,装出气急败坏的样子。
“你是当今名士,胸藏治国方略,怎么故意戏弄我,若认识几万字就能治天下,背个诗经就能拨乱反正,这天下岂不早就太平,我好歹出身书香门第,如果连这些基本的东西都不学,成何体统?
我自幼沉迷兵法战阵,甚少涉及治政方略、权谋学说,即便如今求学补救,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学得来,别看我不懂政略权谋,但我可是有自知之明。
朝堂目前的形势,我是真的有心无力,哪敢轻易掺和进去,我到现在连情况都摸不透,你们逼我选择,不怕我这个愣头青给你们添乱?”
荀攸踌躇不定,似乎被说服。
许久。
他长叹口气,满脸忧愁地摇摇头。
“若将军真的不明权略,倒真是适合镇守边关、保国平寇,卷入朝堂争斗必定会害了将军。”
王旭心中暗喜,忧虑地说:“其实我幼年何尝没有大志,也想辅佐圣上重振朝纲、兴我大汉,如今变成这样,实在……哎!真是愧对国家,愧对列祖列宗,唯有竭力在沙场奋战,填补心中愧疚!”
荀攸急声安慰:“将军不要妄自菲薄,将军尚且年少,为时不晚,若今后勤勉上进,必能实现心中抱负。”
王旭故意思索片刻,彷如突然醒悟,恭敬地起身作揖。
“多谢公达点拨!”
“将军聪慧过人,即便在下不说,早晚也能明白,不用这么客气。”
荀攸话音微顿,好似有心指教。
“将军既然胸怀大志,不知是否找到提高的方向,阁下觉得什么样的人能匡扶汉室?”
王旭眉头紧皱。
“应该是明于兵事、通晓内政、精于权略、善于谋划的人。”
荀攸陡然大笑不止。
“哈哈哈哈……将军说得不错!明于兵事,便是像将军一样攻无不克!通晓内政,便是像将军一样短短数月就让零陵郡十三县,噢,不,现在是十六县,治理得井井有条!
精于权略则应该像将军一样恩威并施,收服蛮族,稳定局势!善于谋划,在下觉得也可以从将军身上借鉴,例如将军对付荆州刺史王睿……”
荀攸满目戏谑,微笑逼问。
“将军,在下说得可有错?”
王旭哑口无言、目瞪口呆。
我去!大意了!
好个荀攸,活活把我给绕进去。
我装疯卖傻,他跟着装傻,让我放松警惕,引诱我说话,然后借我的话来反驳,让我自己扇自己耳光,逼得我自己抖出来!
厉害!当真厉害!
真不愧是名垂千古的谋臣!
心知狡辩没有意义,王旭爽朗大笑,也不在意被算计打脸,坦然认输。
“公达机智过人,鄙人诚心拜服,我虽然年少,但还是首次被人以言语击溃,自己打自己脸。”
荀攸含笑起身,恭敬作揖。
“将军过誉,在下早前确实中计,若不是想起荆南的情况,真就小看将军,将军不计较在下的不敬,胸襟气度也是非凡。”
王旭重新落座,微笑挥手。
“行了,既然已经拆穿,不如坦诚相待。”
“将军为何执意藏拙?”
荀攸笑问。
王旭不想再磨叽,凝重道:“公达,实不相瞒,我暂时不愿卷入朝廷纷争,尽管我也想诛杀宦官,但现在不是时候。”
荀攸大惊失色,匆忙看看门外。
“将军,当心祸从口出。”
王旭不以为意。
“无妨,外面有典韦在,这话只有你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