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南将军府忙着出征和迁搬治所的时候,曹操顺利逃至兖州,投奔他的好友——陈留太守张邈。
曹操的父亲,前任太尉曹嵩自被免职后,也在沛国谯县老家。
陈留距离沛国不远,走投无路的曹操当机立断,派人快马传报曹嵩,乞求散尽家财助他起事,但曹嵩非常谨慎,不敢把全家性命寄托给曹操,仅拿出半数家资助他,自己则带着妻妾、幼子曹德和其他家人逃往泰山郡避祸。
陈留人韂兹仰慕曹操才名,听说他要起兵,慷慨地散尽家财资助。
韂兹极其富有,曾被张邈举孝廉,但因世道太乱,他没有进京做郎官,甘愿留在张邈麾下为将。
曹操得到他帮助,火速拉起大旗,上书忠义二字,招集义兵,收纳各方豪杰猛士,联合张邈,邀约东郡太守桥瑁,共同发布檄文痛陈董卓罪恶,号召诸侯起兵勤王。
各方诸侯早就有心起事,瞬时群起响应。
王旭的反应比各路诸侯更快,刚刚收到檄文,数十杆忠义大旗就高高插到泉陵各处,军营、城头、将军府……凡是醒目的地方,比比皆是。
数百轻骑从泉陵各道城门疾驰而出,带着早就写好的檄文奔赴大汉各郡,声势比其他诸侯都大。
狼烟四起,风云变幻。
未来的贤臣良将,胸怀大志的豪杰猛士……或扔掉锄头,或走出山林,或离开渔泽……他们收拾行装,挥泪辞别家乡父老,为心中理想,带着满腔热血踏上征程,投向各方诸侯。
王旭当年讨伐黄巾时就名震天下,外加王家世代良臣,门生故吏极多,影响力非同一般,他的檄文传到各方,应募之人络绎不绝,如雨骈集。
多年心血,终至开花结果。
考虑到如今是揽才的关键时刻,凡是前来投效的人,不管三教九流,只要有才能,他尽数收纳录用,只为博得重视人才的名声,促使更多观望的人前来投靠。
将军府文武乐得合不拢嘴,首次尝到人才多到用不完的滋味。
唯有的遗憾是始终没有雄才前来投奔,但……王旭并不着急。
各方诸侯约定起事需要时间,像袁绍远在河北,快马传报都要十天以上,而大军的集结和发动更需要时间,赶制军械、筹集军资粮草、调度物资、磨合兵士、演练战阵,少说也要几个月。
洛阳的董卓也不慢,得知崤山山脉以东有很多诸侯起兵,他怒不可遏,立刻就想出兵讨伐。
早前他趁着洛阳大乱,挟制小皇帝把朝廷主力尽数收编,还侵吞了何苗部曲、何进直辖部曲和并州刺史丁原等人的精锐,外加他麾下嫡系部曲,如今手里最少有超过二十万精兵,还是保守估计。
这是大将军何进当初造的孽,他把太多精兵调到洛阳附近,等同于白送给董卓。
朝中大臣担心各地诸侯准备不足,竭力帮忙争取时间,变着法地哄骗董卓,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劝董卓说大军不可妄动、最好据险以守、诸侯叛乱不合民心便不能持久云云。
董卓本身也有顾忌,如今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本质是胁迫皇帝的权臣,借用的是君权,全天下十几个州、百多个郡、上千个县,真正愿意或敢于起兵勤王的诸侯不多。
若他失去对洛阳的掌控,必然被定为叛贼,形势全然不同。
他最终的选择是守。
为抵挡起兵的诸侯,他收拢军队,重兵扼守险要,仅在东边就设置三道防线。
最东边是原武、阳武两县,位于司隶地区边缘,紧挨兖州,是为门户。
第二道是荥阳、敖仓一线,是为纵深屏障。
最后是成皋、虎牢关一线,地势最为险要,易守难攻。
北边则重兵屯驻五社津与孟津两个渡口,同时坚守小平津关,避免群雄从北而入。
南边则驻守伊阙、广成、大谷、轘辕四处险关,截断荆州南阳方向的通路。
大清早。
王旭坐在凉亭的石桌旁享用着丰盛早餐,一边查看最新传来的军情,一边在地图上推演。
地图是梁蕊在洛阳花大价钱搞来,包括司隶地区和周边几郡,乃是特意为这次出征准备。
“文雅,董卓还是颇会用兵,他的布署没什么错,唯独用人不行。”
徐淑嚼着甜美的糕点,嘟哝说:“你觉得怎么调派好?”
王旭皱着眉头在地图上比划。
“北边有黄河天险,他遏制住两个主要渡口和小平津关,谁都不会傻得从那边打过去,南边有四处险关,道路崎岖难行,也很难打,群雄肯定选择在东边决战。
东边的原武和阳武两县是司隶门户,地势平坦,面对诸侯联军势必守不住,但完全可以在这里打两场胜仗,一则重挫诸侯锐气,二则消耗诸侯力量,但他却派胡轸和杨定这两位,嗯……人才,这道防线算是白设,徒自分散自身力量。
若我是董卓,肯定用李傕、郭汜、张济和樊稠四将,这四人还是可以用。
第二道防御倒没什么问题,徐荣是将才,历史上能先后击败孙坚和曹操,肯定不会差,但独木难支,若按我的计划,李傕和郭汜等人在原武重挫诸侯锐气后,便撤军与徐荣汇合,有机会就打,没机会就固守,拖到群雄按捺不住、将士极度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