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谦在众将里算不得出众,但个性很实在,是个勇气十足又异常谨慎的人,犹如当年潜水寻宝时那样,若心里没把握,他就不会轻易下水。
此时得到他亲口承诺,王旭心里安稳不少,虽然还是犹豫,但想起好谋无断的后果,终是强迫自己下定决心。
“行,那就给诸位四个月时间准备,六月底或者七月初,我们挥师北伐。”
“诺!”
众人朗声应命。
王旭环顾众将,厉声接口。
“张辽!徐晃!”
“末将在!”
两人猜到他要说什么,神情略显激动,为即将领兵感到振奋。
“军队扩充,无人领兵,暂且迁升你二人担任中郎将,各统一万兵马。”
“多谢主公!”
看到两人神色间掩饰不住的兴奋,王旭嘴角挂起淡淡笑容。
“依你们的本事,理当担负重任,但功勋终究不够,希望今后多多努力,让军中将士无话可说。”
两人彼此对望,眼神坚定。
“末将定不负将军厚望!”
王旭笑着点点头,待两人坐回原位,他再度喝令。
“杨凤何在!”
“嗯?”
杨凤惊得愣住,完全没想到王旭会点自己。
如今的军中将领里面,杨凤的武艺最差,曾经居后的周智和张靖早就赶上来,他们的天赋和王旭相当,虽然小时候荒废了,拉出比较大的差距,但跟随王旭后,年轻的他们受到影响,拼命努力,各方面都成长得非常快。
杨凤还是荆南高层将领中年龄最大的,比管亥都大一岁,想要武艺突飞猛进已经很难,而且受限于天分和年龄,他的统兵能力同样进步缓慢,综合能力早就垫底。
众将时常比武切磋,唯独不找他,平日里带兵训练也旁敲侧击地提醒他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天长日久,杨凤自己也慢慢明白,众人是念在他跟随王旭较早,敬他如兄,不愿打击他,所以他根本没想过这次调动有自己的份。
片刻的愣神后,杨凤猛然反应过来,慌忙起身行礼。
“末将在!”
王旭略为组织语言,温和地笑说:“杨凤,你年龄较长,善于应变,才能涉猎的范围也比较广,军旅经验又丰富,因而我想单独设立个官职,名叫典农中郎将,由你来担任。”
眼见杨凤满脸迷惑,王旭笑着接口。
“典农中郎将的品级和俸禄比中郎将还要高一级,暂定为比六百石,实得五百八十石,仍是按半钱半物发放,专管军队屯田事宜,今后屯田的事会从兵曹划出来交给你负责,此外,你在战时要与兵曹和尉曹协同负责大军供需,由你负责中转运送,军队的后勤人员也都归你统管,将来亦不会缺封赏。”
杨凤的安置早就是问题,困扰了王旭好些日子,作为他身边的老臣,杨凤出生入死这么多年,积功不小,彼此也有感情,可杨凤的能力确实已经跟不上,面临着被时代淘汰,若让他继续带兵征战,无论对荆南还是对杨凤都不是好事。
思来想去,王旭就想起军屯。
本来典农中郎将是三国时期的曹操最先设置,主要负责屯田,包括军屯和民屯,但王旭不打算搞民屯,历史的教训证明,民屯是竭泽而渔,短期会富有,长期会滋生严重的贪腐和压迫,造成民变,而单是负责军屯又没必要设立曹署,因而王旭决定把军队后勤划出来。
这个典农中郎将就相当于军队的后勤总长。
此时杨凤也听明白了,心知王旭是巧立名目保他。
如今军中将才越来越多,若他不肯退居后方,基本就要永远待在假中郎将的位置,典农中郎将虽然没有立战功的机会,但仍旧有发挥余地,功劳不会少,且永远不会遭到别的将领轻视。
杨凤是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经历丰富,识得冷暖,双眼顷刻就湿润了。
“将军厚恩,末将纵是万死亦难报答。”
“行了!起来吧!军队后勤至关重要,今后绝不能疏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