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意十足的王旭和夏侯惇各自回阵换好马匹便再度接战厮杀,但寻常的战马更无法支撑太久,使得他们全然放不开手脚。
两人打着打着,突然默契地飞身跃下马背,齐齐选择徒步厮杀。
战斗瞬时变得更加激烈,劲力掀起的气旋越转越快,纷飞的草屑和尘土也令他们的招式变得有些模糊,待看得久了,火龙枪荡起的枪影甚至令人感觉是一条又一条的火龙在盘旋,夏侯惇的虎头破甲枪则泛着黑亮的异色,犹如一头黑纹恶虎在挥舞利爪,端是凶煞,不是视觉如此,而是一种意境。
半日!
整整半日!
两人从清晨激战至晌午,仍旧没有分出胜负。
从未与人如此激战的王旭打得酣畅淋漓,往日里,他与典韦或赵云等人在私底下切磋,终是点到即止,出手力量和招式都有选择,自然无法与此刻的激战相提并论。
早前他认为楚国大势已成,不用再事事拼命,武艺层面多少有些懈怠,直到遇见向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在逐渐贪图安逸。
这种安逸令人很难察觉,但足以慢慢磨灭进取的勇气。
向天为了考验他,偷偷绑架瑶瑶来逼他一战,而最终结果是他完败,甚至败得很服气,向天在武艺方面具备压倒性优势,典韦和赵云等人都无法给他这种感觉。
当年的吕布或许了不起,但那时的吕布要比夏侯惇等青年将领年长很多,他威震天下的时候,武艺已经大成,临近自己的巅峰,而夏侯惇等年轻将领则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但向天不同,他的武艺已经达到一种难以想象的境地,绝对超过当年的吕布。
这种情况狠狠刺激到王旭。
纵然彼此没有恶意,也没有言明,但向天确实用一场战斗令他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东西——无力。
那一刻。
他真的很无力,若向天不是向天,倘若他心存歹意,结果不堪设想,也是在那天之后,王旭想了很多很多,包括许多忽略的细节。
当时向天担心违背规则,明显有很多顾忌,因而采用引导的方式来令他感受,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被他忽略了,直到后来仔细琢磨才慢慢想明白。
向天为什么要用近乎碾压的方式来考验?为什么要逼得他有无力感?
单纯的考验根本没必要出手那么重,别人脾气再好也会生气,考验终是不能太过分,而且向天是智者,明显深知人性和人心。
结合曾经接触过的隐秘,王旭思来想去,最终想到一种可能,向天是有意令他体会无力感,试图在武学层面刺激他,也就是说他们的使命中有一样很重要——武艺。
倘若向天说得全是真话,便更是在有意提醒——规避未知危险的必须手段之一就是武艺。
向天是知道前因后果的人,却亲口说他两辈子都在练武,而他在知道使命的情况之下,一辈子做得最多的事仍然是习武,岂不等于旁敲侧击地说明问题,至于向天为什么没有明说,多半是因为他不敢乱指前路,便彷如当年的修罗也同样不敢。
一切虽然只是王旭的猜测,毫无根据,但他有了继续提升武艺的理由,而武艺达到他这种境界之后还想继续提升,着实有些艰难,天赋、悟性、努力……缺一不可。
这些他倒是都有,唯独没有时间,作为楚王,他哪能整天专研武艺,如此一来,单纯走“悟”这条路就已经行不通,而另一条路则是“战”,力争在战场的生死搏斗里提高。
正因为这个原因,此番他发现没有破敌良策便决定亲自上阵,而半日的激战也确实令他领悟到很多东西,甚至有突破瓶颈的征兆。
此时。
夏侯惇的呼吸已非常沉重,汗水不断从额头涌出,虽然他的斗志仍旧旺盛,但心里却闪过这样的念头:楚王好生勇武,竟然犹如面对关羽、张飞的时候一般……究竟如何才能取胜?
王旭同样有些疲惫,但他与夏侯惇的想法不同,因为他留着一份力,从始至终就谨慎分配体力和劲力,所以他完全有赢的把握。
“杀!”
一声震耳欲聋的暴喝从他嘴里发出,纵然是夏侯惇也泛起寒意。
“砰!”
火红枪影犹如从天外飞来,看似很远,实则很近,忽隐忽现,闪烁不定,好似惊雷闪耀,又似流星划过,带起刹那的绚丽。
身处此招意境笼罩的夏侯惇深感震撼,他眼中袭来的不是枪,而是一条咆哮的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