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主公!”
伴随着急切的呼声,诸葛亮步伐匆匆地走进了营帐。
正在议事的王旭、徐元直、田丰转头回望,皆是皱起眉头,因为他们很少见到诸葛亮如此急迫。
“什么事这么急?莫非曹军主力已抵达陈留?”王旭问。
诸葛亮一手拿着羽扇,一手递出折叠整齐的密信。
“曹军抵达是早晚的事,何须忧虑……这是刚刚传来的急报,主公一看便知。”
“噢?”
王旭接过密信查阅,脸色很快变得非常难看。
“吴国真是好大的野心。”
“莫非吴国已出兵荆南?”田丰问。
“如此倒好了!”
王旭顺手把密信递给田丰。
“他打的是徐州!”
“徐州?”
田丰和徐元直彼此互望,立时就凑到一起查看密信。
诸葛亮略带忧色地接口。
“主公,早前属下预计吴国会在楚国大军北伐之后攻打荆南,因而向主公献策今日之局,如今吴国非但不进军荆南,反而攻打曹魏的徐州,确实出乎属下预料,以至北伐平添变数,肯请主公降罪。”
“诶!何罪之有?”王旭不以为意地摆摆手。“人非完人,怎能事事料定,重在如何应对。”
田丰想了想,眼神微露疑惑。
“主公!属下着实不解,以吴国骠骑将军周瑜的性格和筹谋,怎会做出袭取徐州的决定,此举虽是妙招,但对江东来说,却是求大势而弃根基,吴国的根基之地终是江东,若不取得荆南,岂非少了西边屏障,必然面临战线过长且后方不稳的危局,孙坚、周瑜、张昭等人应当不会如此选择。”
田丰说话的时候,王旭也在思考,突然,不知哪来的灵光,他猛然想到一个名字。
“孙策!”
“孙策?”田丰疑惑。
“必定是他!”王旭越想越觉得可能,语气近乎斩钉截铁。“相比起孙坚、孙权和周瑜等人,孙策更具争夺天下的雄心,气魄犹有过之,他不会顾忌太多,也只有他敢率部北进徐州,若不出所料,吴国北伐就是他领军。”
话说到这里,王旭突然感觉右眼直跳,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不行!必须尽快设法与曹操决战!吴国北伐徐州,魏国定然惊惶,务必要借助这股势头一举击破曹军,我怀疑孙策……或是想趁魏楚交战而把两国主力尽灭!”
“大有可能!”
“理当如此!”
诸葛亮和徐元直立时就出声附和。
王旭有些坐不住了。
“元皓,你亲自赶赴汝南,传令右路军的赵云、张合、张靖莫要妄动,静待江东北伐的结果,若司马懿和李典试图退守淮河,也绝不能追击,无论形势如何,无论有怎样的战机,总之不准进击,我有言在先,哪怕他们打破司马懿,同样按抗命论处。
司马懿用兵狡诈,或许会试图先击败右路军,然后再全心对付吴国,因此他很可能借助此时的乱局来诱惑右路军草率进击,出于谨慎起见,右路军全部固守原地,只需维持现状就是大功一件。
倘若吴魏两军发生交战,他们则保持观望,密切关注两军的一举一动,坐山观虎斗,直到两边分出胜负再酌情进军,若是魏国胜,他们就挺进淮南,若是吴国胜,便由赵云、张合、张靖自行决断,而且以遏制险要阻拦吴国为目的,不求胜,只求不败。”
田丰一面牢牢将话记住,一面起身行礼。
“属下这便赶赴汝南。”
“去吧!多带些护卫!”王旭叮嘱道。
“多谢主公挂念。”
田丰急步走向了帐外,虽然他的年龄已经不小,但身子骨仍旧硬朗。
王旭沉凝片刻,仍是不太放心当前的局势,便又看向徐元直。
“元直!烦劳你赶赴河内协助周智和张辽,我担心此役会有极大变数,你赶赴左路军之后,务必谨慎小心,切莫因大意而痛失大好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