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一二年正月初六,新年刚过,王旭便披甲配剑,亲自巡查襄阳近郊的各大军营。
如此举动预示着战争来临,虽然雪花仍在天空飘落,天气仍旧寒冷,绿树仍旧披着薄薄白衣,但楚国的文臣武将却满面红光、内心火热,因为他们已经等待太久。
雪地上响起“哒哒哒”的马蹄声,受惊的鸟雀齐齐纷飞,冒着皑皑白雪的冰凉刺骨四散躲避。
“周智!年前你在北疆可有收获?”一马当先的王旭出声问说。
“当然有收获,而且不小。”
“没白跑就好,但近段时间不要离开襄阳,做好准备,下月就要出征。”
“下个月?这么快?”张靖惊道。
“怎么会嫌快?你不是天天念叨么?”
“不是这意思!我就是心里太激动!”张靖似乎想到什么,突然紧张地说:“老大可千万不要丢我在襄阳看家。”
“哈哈哈哈哈……谁都不想看家,但总要有人看家才行。”王旭爽朗大笑。
张靖脸色急变。
“老大发发慈悲行不行,我不想今生留下如此大的遗憾。”
“行了!留谁都不会留你,不用说得那么可怜!”
伴随着王旭的话音,随行众将尽皆愁眉不展,心里都在揣测会不会是自己留下。
诸葛亮察觉到他们的心态,不由出声安慰:“诸位将军安心,西征至关重要,务求一举功成,出征将领不少,而且主公的命令已经下达到庞士元手里,明日就会公之于众,此刻多思无益。”
“孔明说得不错,诸位都不要猜,明日便知实情。”
众文武说说笑笑,待回到襄阳便各自散去,唯有诸葛亮随王旭到了北宫勤政殿。
“孔明有什么事,为何不能当众商议?”
“主公!当年郭太尉北上雍州之后,便一直坐镇西疆,因路途遥远,其兼任的太尉和右尚书令两职是由属下代劳,如今西征在即,属下认为应当另立太尉!”
“另立太尉?”
王旭略感不悦。
“孔明是何意?”
“主公莫要误会,属下很钦佩郭太尉,没有中伤郭太尉之意,出此谏言全因时局。”
诸葛亮略为沉凝,似乎在组织语言。
“此番西征,郭太尉与主公汇合之后,必定常伴主公左右出谋献策,对否?”
“这是必然!”
“此番西征,若楚国得势,魏吴两国必然出兵牵制,主公以为然否?”
“也是必然!”
“主公令属下统镇后方,倘若魏、吴两国出兵,属下自是要竭力周旋,因而或会出征,是时楚国的兵事将由谁在后方调度?”
“田丰和沮授都能胜任。”王旭道。
“主公!如今有能人可用,何故如此拼凑而影响朝廷秩序?”
诸葛亮担心他越听越误会,语气逐渐转急。
“太尉初为掌兵而不统兵,自三大将军府设立,太尉府的职权再度削减,演变为犹如监军和参军的职务,因而属下认为郭太尉担此职务反被拖累,徒耗精力和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