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氏之战的惨烈大幅掩盖了长安之战的悲壮,由于两场战役是同时发生,所以这个时空的后人们都对鸟氏之战耳熟能详,却对长安之战知之甚少,事实上,当时的楚国将士都认为长安之战是扭转战局的关键。
长安城虽然很恢弘,但它不是要塞,其城池布局非常复杂,内里是宫城,外部则四通八达,东边一个陵园,西边一条河流,这里一处猎场,那里一座行宫,不像传统的城池,更像是后世的城市。
若要准确描述长安之战,那么它不是城池攻防战,而是当时那个时代少有的巷战。
驻守长安的邓芝和法正率领三万多将士创造了奇迹,他们把粮草物资全都集中到宫城,然后在确保宫城不失的情况下主动出击,借助长安周边的复杂布局安设防御,竭力与十余万凉州军周旋,其困难程度远远超过常规作战。
是时两人明明已经意识到长安被放弃,但仍旧拼命拖延,试图为前线楚军争取更多时间,而且那场胜利是楚国军民共同铸就的胜利。
长安百姓拥戴楚国的政令,因而也拥戴楚王,再加当年董卓和李傕等人在长安的恶行导致长安人对凉州人深恶痛绝,所以他们自发地帮助楚军,除去老幼妇孺躲进了宫城,青壮男子无不是拿起刀剑拼死抵抗。
此役阵亡者的最小年龄是十一岁,一个小家伙得知父亲阵亡,便偷偷跑到外城,然后钻墙洞去点燃凉州军的箭楼,击杀了三十多名胡人军士,但自己也被活活呛死,而且他的名字因为亲人死绝而没人知道,不过后来的长安街道有座石雕像,便是人们回忆他的样子做的。
阵亡者年龄最大的则是六十七岁,他抱着敌兵从楼台跳下。
年方十五岁的邓艾亦在此役展露头角,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头脑在巷战中得以发挥,多次率领麾下兵马与百姓合力完成偷袭。
这些事都是法正和邓芝赶赴临泾汇报时说出来的,而且他们还为此战写了一卷详细的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