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冬季。
北路的周智和中路的高顺尚且还在与吴国主力对峙,南路的赵云又取得重大突破。
困守建安的凌统、朱然、贺齐因兵力不足而被赵云击败,狼狈溃逃,赵云随之率南路兵马北上,试图对正与楚国中路军缠战的吴国主力实施包围。
吴军中路统帅鲁肃发现自己面着临腹背受敌的窘境,果断选择撤退,且立时就通知了北方的孙策。
是时孙策正带着核心精锐与周智率领的北路军鏖战,得知南路和中路已经撤向丹阳,他担心自己被楚军合围,也只能被迫后撤。
周智没有追击,转而调遣征南将军徐晃袭破吴军水寨,协助陆逊迫使周瑜率吴国水军退至建业。
公元二二零年正月。
楚国北路军和中路军在丹阳郡会师,并在黄山北方的陵阳、安吴附近与吴军决战,而赵云的南路大军则在会稽征讨凌统、朱然等人率领的残部。
相较于扬州战场的顺利,北方的楚国将士则处于绝对的劣势,北方、玄武、东方、白虎四大军团外加北军和西军,无不损失惨重,漫长的防线着实令他们吃尽了苦头。
魏国的司马懿、贾诩、夏侯家众将、曹家众将、满宠、李典、郭淮、郝昭等名臣分七路进军,导致张辽、魏延、黄忠、诸葛亮等人左支右拙。
一封又一封的急报不断传至襄阳,令楚国文武在为扬州战事高兴的同时也深感忧虑,等到南方打至丹阳郡,王旭经过再三考虑,终是决定放弃并州三郡及雍州北部的冯翊,把北方军力全部龟缩到雍州和凉州,进驻险关据险以守,力争集中精力先灭除吴国。
这番举动虽然冷酷而残忍,但确实符合当时的形势,唯独难办的是重建的朔方郡,因为周智和贾逵坚决反对放弃刺刃部。
经过综合考量,王旭最终接受了周智的建议,转而令镇北将军贾逵率领刺刃部西迁,静待将来收复失地之后再行补偿。
公元二二零年三月。
楚国在付出不小代价之后,北方的兵马顺利撤至险隘和关塞,而魏国仍然没有放弃,始终倾尽全力发起攻势,但楚军的防守面已经大幅缩小,又占据险关和地利,足以从容应付,因而双方陷入了势均力敌的鏖战。
消息快马传至扬州,吴国上下瞬时陷入深深的绝望。
楚国的壮士断腕之举或许损失巨大,但成功保全了北方的军事力量,魏国再想击破楚军可谓难上加难,而这种局面对于吴国来说无异于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