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是在激励士兵的斗志,并不是胜利的条件啊!”
赵云不由摇头道。
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一战,本质只是激励士兵的斗志,提高士气。
至于到底打不打得过,还是得看真正的战斗力。
而以蜀军的情况,赵云很是清楚,哪怕战斗力都给激发出来了,都很难以少胜多,击败魏军。
甚至有时候,冒然学习韩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可能非但激发不出士兵的战斗力,反而会让军心涣散。
毕竟若是都觉得打不过的话,士兵早就没有了斗志,都想着逃,哪会有什么战斗力呢?
所以,不是光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就能激励士兵的斗志,还必须辅以一系列的操作,让士兵相信自己能战胜才行。
但这些操作,像马谡这种初次领兵的,很显然并不掌握,只是想当然地觉得能激励斗志。
结果就是,斗志没激励上去,反而出现了溃逃。
......
画面继续。
【马谡舍城上山,无疑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
【这当然受到了其它人的反对,比如队伍的副将王平。】
【但这个王平,是个降将。】
【马谡一看,你这个降将,还敢反对我?忘记自己是怎么投降的了?】
【所以,自然是反对无效,该上山,还是得上山。】
【主副将不合,军队的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
【更绝的是,上山之后,马谡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凯申操作,不断折腾队伍,让得全军都对他十分不满。】
【这个时候,老将张合又及时赶到,发现了蜀军的命门,切断了水源。】
【这令得蜀军,那是不战自溃。】
【而这种情况下,原本想要背水一战的马谡竟然直接逃了。】
【还是副将王平站了出来,收拢了溃败的队伍,抵挡住了张合的逃杀,有序进行了撤退。】
【而马谡这个人等到一伐结束之后,才被抓回来。】
【这下子,诸葛亮不想杀,也得杀了,不然难以服众。】
【说实话,马谡能在诸葛亮的手下获得死刑,也是厉害。】
【诸葛亮从头到尾,就没有处死过几个人,更加没有因为将领打仗失败处罚过人。】
【但奈何,马谡一系列的操作,太过于离谱了,完美地绕过了所有正确答案。】
......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临阵脱逃者,该死啊!”
秦始皇嬴政,拍手称快道。
秦国是军功制的国家,打赢了仗,自然有军功,会受到田地等赏赐。
但若是打输了仗,自然也会有对应的处罚。
而这其中处罚最重的,除了投敌,大概就是临阵脱逃了。
不止是其所在的军队会受到惩罚,甚至逃兵的家属都将受到“株连”。
而像马谡这种主帅,还临阵脱逃的,应该庆幸没有落到秦始皇的手上。
不然的话,恐怕就要血流成河了。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舍城上山,将帅不合,临阵脱逃......这马谡是将能犯的错误,都犯了一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