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一种两样都不需要的作物,那简直就是蜀地百姓梦寐以求的东西啊。
至于什么储存难、热量低等问题,在这个面前,是基本上不重要了。
只要能种,那就万事大吉了。
......
大清位面,公元1689年。
还在思考当中的康熙,听到电台这么说,也摇了摇头,心里有了决断。
顺其自然吧,他也不打算干涉什么了。
农民有需求就种,没需求就算了。
不然的话,要是有个农民的田地可以种水稻、小麦的话,非要人家种玉米,也不好。
还不如顺其自然,看自身的需求来。
若是想要粮食多一点,但田地又有些贫瘠的话,农民自然会选择种玉米与红薯的。
......
画面继续。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新的作物,会带来更多的人口。】
【虽然前面说的那么多不好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粮食产量上来了,人口必然会上涨。】
【这一点,可以参考清朝。】
【清朝的人口,从清初的几千万人,到后面直接突破了四亿人。】
【当然,造成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是废除了人口税,使得很多黑户,被纳入了官方的统计范围。】
【但无法否认的是,玉米等新作物的引进,同样对人口增长,起了一定的作用。】
【而人口增长,对蜀国来说,带来的是一片崭新的未来。】
【在此之前,蜀国无论从面积、粮食产量,还是人口,都比不过其它两国。】
【但有了这两种新作物,蜀国从两个方面,都有机会迎头赶上,未免没有复兴汉室的机会。】
......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四亿人?难道这玉米与红薯,真的有这么厉害?”
秦始皇嬴政有些不可思议道。
本来,经过前面的泼冷水,他心里原本的激动都熄了一大半。
但现在,听到这个数,他的激动又重燃了起来。
以如今的粮食产量,哪怕平分给每个人,也养不活这四亿人。
而那个拥有新作物的清朝,却可以养活这么多的人,实在令人惊讶。
若是他大秦,有了这么多的人,人人参军,又怕什么匈奴?
“到时候我大秦,北灭匈奴,南征百越,甚至一统全世界,也不在话下!”
秦始皇嬴政想象着那样的场景,自信地出声道。
好吧!
请原谅咱们秦始皇,对全世界究竟有多大,还缺乏清晰的认知。
毕竟他几千万人,就一统了六国。
现在人数翻了数倍,会这么自信说出这样的话,也十分地正常。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粮食产量上来,人口也上涨,到时候又何惧其它两国!”
听着电台,刘备有些激动道。
制约蜀地的发展,正是这两个方面啊!
若是这两个方面,都能够有所突破的话,那么蜀地将飞速发展,不再是以前的死牢房。
“这三袋的种子,一定要请老农,谨慎地种植,这是我汉室复兴的希望啊!”
看着面前三袋种子,最后刘备脸色泛红地说道。
此刻刘备看三袋种子的目光,就犹如在看梦中情人一般。
......
大宋位面,公元969年。
“好!”
和刘备一样激动的,还有赵匡胤。
他大宋如今面临的处境,虽然比蜀国好,但同样是强敌环顾,虎视眈眈。
如今有新作物,粮食产量增加,人口上涨。
到时候人人如龙,又何愁什么强敌?
“我大宋,定要一统全国,再造那大唐盛世!”
赵匡胤雄心勃勃地说道。
天都赐下了新作物,这不正是对他的认可吗?
那他又怕什么?
他一定要统一全国,封狼居胥,再造盛世!
对此,旁边的赵光义暗自摇了摇头。
人人如龙,但奈不住有人想跪啊!
......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废除了人口税,就这么多人了?”
朱元璋有些疑惑道。
对于这个取代他大明,并且还是外族皇朝的清,朱元璋是十分不服气的。
现在听说那个皇朝废除人口税,就得到了这么多的人口,朱元璋有些嫉妒。
在他看来,这么多的人口,肯定是他大明就有了。
只不过他大明有人口税,许多人刻意逃避,没有被统计到,才让后面这个清,占了便宜。
这个便宜,绝对不能让那个清占到。
既然这样的话,他大明也要废除人口税!
然而又一个问题,却难住了不怎么懂经济的朱元璋:
“你们说,不收人口税的话,那又该如何收税?”
按人头收丁税,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
故而在大明建立之初,就被沿用了下来。
本来,朱元璋并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但现在忽然要废除这种税收,那么未来,又该如何收税呢?
总不能不收税吧?
那样的话,朝廷岂不是没有什么收入了?
虽然朱元璋不怎么懂经济,还有多印钞票的行为。
但是朴实的他还是知道,一个朝廷光花钱,没有收入,那肯定是有问题的。
就这个问题,朱元璋看向了朱标,发现对方也在思索中。
随后他又看向朱棣,弄得朱棣连忙道:
“爹,这些东西,我可不会!”
“你瞧瞧你,光会打仗,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
朱元璋忍不住训斥了一句。
“你还不是要问我们......”
朱棣心里暗自委屈,没敢说出来。
这个时候,在旁边目睹全程的穿越者朱允炆,终于忍不住出声道:
“其实吧,可以按田地,进行收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