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唉!”
刘邦心中有万千思绪,但最终,还是只化为了这一声长长的叹息。
曾经的他是一个亭长,或者说,一个县城中的小混混,是经常游历于市井之间。
虽然他自己是不愁吃喝,但对于民间疾苦,还是相当了解的。
他清楚地知道,普通人辛辛苦苦,能够维持生活,已经相当地不容易了。
所以,当初他攻入关中,并没有过度搜刮民财,甚至还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究其原因,他也不愿看到普通人,由于他的搜刮,最终活不下去。
反倒是后来的项羽,由于是项氏的少爷,高高在上,不解民情,在关中烧杀抢掠,令得当地民众苦不堪言。
当时被项羽劫掠的民众,过得究竟有多么惨,他也了解过的。
只能说,非常惨。
但凡他圣母一点,恐怕就会忍不住动用军粮救助他们了。
当时无力的他,能做的,大概只有叹息了。
而现在,根据这电台所说,这种场景,显然又要在未来的南方上演了。
只不过,他除了叹息,还是只有叹息。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听着电台,刘备不由向东眺望而去。
在他的眼里,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未来无数江南百姓惨遭屠戮,痛苦地死去。
而做这一切的人,不是北方的胡人,而是自己人。
这何等地可笑!
他现在复兴汉室的念头,是前所未有地强烈。
二鬼子,往往比鬼子,更招人恨。
而他要在未来,把这些举刀刺向自己人的二鬼子,给屠尽。
现场不止是刘备,还有许多人都是向东眺望而去。
虽然视线最终被高山阻挡,但又好似穿过了崇山峻岭一样。
这一刻,并没有之前那样的齐声宣誓,但光是看他们的眼神,就足见他们的决心。
沉默,往往意味着更为可怕的爆发。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好好的建康,就这么给毁了!”
唐太宗李世民不由摇了摇头,有些心痛道。
侯景为了围攻皇宫,还有后面的烧杀抢掠,对建康这座古城,破坏性是巨大的。
皇宫变成废墟,其它地方也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
哪怕是后面陈朝,想尽办法进行修缮,也不复往日的繁华了。
当然,更绝的还是后面的隋文帝,因为风水问题,害怕有人在建康再称帝。
于是直接下令,推平整个建康的建筑,用来种菜。
至此,这个自东吴开始的六朝名都,算是彻底毁了。
......
画面继续。
【不过人都有两面性,咱们侯景也不例外,他勉强还干了一件人事。】
【那就是他废除了奴籍。】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华夏的奴隶社会自战国开始之后,就宣告结束了。】
【但那只是没有了奴隶主,单纯的奴隶,依旧存在。】
【主人家可以随意指使、欺凌,甚至部分情况下,杀害奴隶也不是不行。】
【直到民国,才立法禁止杀害奴隶,新华夏之后,就彻底没有了奴隶。】
【大家经常在电视剧上看到的,那些跟在人身边服侍的奴婢啥的,实际上就是换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本质上就是有奴籍的人。】
......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没有了奴隶?”
秦始皇嬴政有些诧异,带着浓浓的不解道:
“那有些人是怎么活下去的?”
目前奴籍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个是那些战俘、犯罪之人等被贬为了奴籍。
而另外一个,则是自身活不下去,最后选择了卖身为奴。
所以,奴隶的存在,其实也是给活不下去的底层民众,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一旦不存在奴隶,这些人没有了出路,要么死,要么化身为土匪一般的存在,去劫掠他人,给社会带来十分不稳定的影响。
故而在秦始皇看来,奴隶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像侯景那样废除奴籍,短时间内或许会让人投靠他。
但时间一长,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
因为根本没有办法保证,不会出现活不下去的人。
但这个新华夏,彻底没有了奴隶,却是出乎了秦始皇的意料。
“就算后世的粮食产量很高,但总会出现大灾大难吧?
一旦粮食绝收,平民百姓又怎么活下去?”
秦始皇很是不解道。
对此,旁边的穿越者胡亥表示:
『绝收就绝收呗,反正目前的粮食储备,我记得至少够全国一年吃的。』
用反清小能手的话来说,那就是生产力提高了,由原来的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了。
绝大多数的人,不是以农业为生,而是以工业,乃至服务业为生。
某个地区绝收,整体上影响不大。
至少,犯不上给别人当奴隶。
那些奴隶过得有多惨,胡亥还是有所耳闻的。
他敢保证,但凡一个脑袋正常的现代人,都不会选择来秦朝给别人当奴隶。
其实现代也有房奴、车奴、学奴之类的说法,但若是按照古代奴籍的标准来看,这些“奴”完全够不上资格。
因为古代奴籍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活不下去了,通常表现为吃不上饭了。
但现代几乎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哪怕去乞讨,一天乞讨到的钱,也至少够吃一顿了。
当然,以上仅针对于华夏境内,别的地方,就不好说了。
......
大清位面,公元1689年。
“哦,又是这个新华夏?”
康熙有些惊异道。
之前电台也提到过新华夏这个词,并且有人猜测这个新华夏,很有可能就是后世之人所在的时代。
而又根据“封建帝制下的王朝周期律诅咒”的表述,推测这个新华夏,可能不是帝制了。
除了帝制,以及遥远的天子等制度外,康熙知道的制度,就是从外国笔友听来的“君王立宪制”了。
第一次听到这个制度,康熙就觉得十分扯淡。
什么时候,君王还要受法律的约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