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得知隋朝二世而亡,并且结合前几期电台所提到的“唐太宗李世民”,他们就已经开始猜测,是不是李姓家族替代的他大隋。
不过,关陇贵族内部,姓李的家族有好几个。
就比如李弼家族,如今最新一代的继承者似乎叫李密。
再比如李虎家族,最新一代的继承者正是电台提到的李渊。
一时半会,也分不清到底是哪个李姓家族。
加之这只是他们的一个猜想,所以他们就没有深想。
但现在电台又突然提到了“李渊”这个名字,他们就不由深思了起来。
此“李渊”,是那个李渊吗?
他说的这话,仅仅是总结教训,还是作为帝王对前朝展开的批判?
这些个问题,开始涌上了他们的心头。
李渊这个人,他们可不陌生。
因为李渊的母亲,与独孤皇后是一个父亲,也就是姐妹关系。
所以李渊,其实就是他们的外甥。
由于这层关系在,李渊还深受独孤皇后的喜爱。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未来竟然是取代大隋,甚至于反隋的存在?
这一刻,两人十分希望这只是一个同名同姓的人,不然他们也只能大义灭亲了。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这一举,无疑让朝中无人了!”
唐太宗李世民摇了摇头道。
当门荫特权被限制之后,隋炀帝就着手开始培养新生力量。
就比如他恢复了被隋文帝裁撤的国子寺,改名为国子监。
并将里面太学学生的人数,从隋文帝时期的72人,扩充到500人。
这500人,本来是隋炀帝计划中,取代勋贵的新生力量。
只可惜,现实比游戏复杂。
不是你点点鼠标,就可以升级的。
关陇贵族的势力盘根错节,这500人短时间内,根本替代不了关陇贵族。
一些重要位置,依旧被关陇贵族牢牢占着。
又由于隋炀帝的乱搞,让得天下民怨沸腾。
于是,这些贵族索性顺水推舟,坐看着隋朝这艘大船倾覆。
......
画面继续。
【就这样,隋炀帝上位不到几年,就成功把百姓和勋贵们都给得罪了。】
【他以及隋朝多年经营获得的民心,直接给他消耗光了。】
【而除了江南士族,其它贵族也在巴不得隋炀帝早点死。】
【在这种情况下,隋炀帝还可以坚持十三年多,只能说隋文帝给他留的家底够厚。】
【如果光看他的操作,迁都洛阳,修大运河,改革官制......】
【这些思路确实没有多大问题,但实际操作起来,实在没脸看。】
【数十乃至上百万人的大工程,真的需要集中在几年内一起赶工完成吗?】
【此外,像出行的两百里舰队,四十多座离宫,洛阳80米的正殿,真的有必要吗?】
【隋炀帝出身贵族,政治能力强,但并不懂民间疾苦。】
【从他夺权、压制勋贵的手段来看,他确实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但绝非是一个合格的君王。】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个道理,你难道不懂吗?
朝中无人,民间也失望,那皇帝的位置,就坐不稳了啊!”
隋文帝杨坚叹道。
他的那个暴躁女婿皇帝,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种种操作,搞得那叫个天怒人怨,这才给了他机会啊!
若是当时那个女婿皇帝,搞得足够好的话,哪怕最后他暴毙了,留下年幼的太子,同样会有人愿意尽心辅佐。
这样一来,他杨坚能取周自代的机会,就很小了。
实际上,众臣最后会共同推举他辅佐朝政,里面的意思已经十分明显了。
这些人难道不知道,自己曾经被猜忌,甚至差点要丧命了吗?
当然知道!
可他们依旧推举了自己,想干什么,已经溢于言表了。
所以,如果没有可靠的亲信,就不要去乱得罪人。
否则的话,群臣说不定就会选择换一个君王。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出身贵族,这并不是理由!”
唐太宗李世民如此道。
非要说的话,他的父亲是皇帝的外甥,关陇八大家之一的继承人,那他妥妥的是出身贵族。
然而他也知道,干大工程,不是说句话的事情,是要死人的,会让很多家庭破碎。
毕竟,他带过军,详细了解过民间百姓的生活,更是见证了隋朝的覆灭,知道隋炀帝的工程造成了什么后果。
而隋炀帝同样参与了平陈之战、平定江南叛乱,还下令过对江南百姓“秋毫无犯”。
虽然他基本上属于挂名的,但在随军的过程中,同样接触过百姓,有机会了解他们的生活。
他能那么做,要么是根本不在乎百姓的死活。
要么是不屑与百姓接触,没有详细了解过他们的生活。
这和出身贵族,没有必然的关系。
纯粹是自身性格,加上隋文帝教育不当的问题。
想到这,李世民不由看向了李承乾,道:
“承乾,你有机会,要多去民间走走,不要老是待在宫中。”
对此,李承乾点了点头,道:
“好的,父皇。
这些天来,儿臣一直待在宫外,指导招的人研究杂交规律。
此外,有关疫苗的实验,也不好在宫里开展,都是在宫外进行。”
听此,李世民先是一愣,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小子,现在恐怕比他,更为了解民间疾苦,后继有人啊!
......
画面继续。
【除此之外,隋炀帝时期,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万国来朝”。】
【但实际上,这所谓的“万国来朝”,更像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巡流完江南,正值壮年的隋炀帝,自然是闲不住。】
【在洛阳没有待多久,又开始巡查帝国疆域的征程,这下子,百姓又得遭殃了。】
【公元607年,他以安抚河北的名义,一路向北,开始了巡查。】
【路上,他就下令河北十余郡的男子,让他们开凿从太行山到晋阳的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