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杨玄感起兵失败之后,李密一路逃亡,最后投奔到了瓦岗军。
翟礼欣赏李密的才能,十分重视他的建议。
在李密的建议下,瓦岗军不断壮大势力,对隋军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打击。
翟礼为人豁达,后面自认为不如李密,于是主动禅让,推举李密为瓦岗军首领。
翟礼是豁达了,但他的一众手下,却是有些不甘心了。
如今形势大好,前途无量,莫名让位给李密,这算什么事啊?
于是在私底下,没少抱怨过此事。
而这些抱怨,自然也被李密听到了。
由于翟礼的声望很大,李密害怕自己的权力被收回去,于是决定除掉翟礼。
就这样,他摆下“鸿门宴”,邀请翟礼赴宴。
趁其不备,将翟礼及其部分手下杀害,彻底夺取了瓦岗军的领导权。
但此举,同样让瓦岗军内部离心离德,实力削弱了不少。
再然后,大概没有了权力制衡,李密也变得骄傲自满起来。
他不再体恤将士,甚至打了胜仗,也不把战利品分给将士。
要知道“分战利品”,可是农民起义军的传统。
很多将领相劝,李密非但没听,反而疏远了他们。
就这样,瓦岗军的实力日益衰弱,最后大败于王世充。
最终瓦岗军就此解散,李密西逃长安,投奔了李渊。
除此之外,瓦岗军的战将秦叔宝、程咬金等也都先后降唐。
只不过,投唐之后的李密,对自己寄人篱下的日子,十分地不满。
之后李渊想让李密去招抚昔日的部下,但等李密走到半路上,李渊又觉得有些不妥,想召回来。
哪成想,此举吓到李密了,让他十分恐慌,决定叛乱,最后被杀,时年37岁。
......
画面继续。
【此时,江南属于隋炀帝的大后方,起义尚不多。】
【心灰意冷的隋炀帝见此情景,也无心再回北方,索性命人修建一座宫殿,准备定居下来。】
【这下子,负责保护皇帝安全的警卫不干了。】
【他们都是关中、中原人士,在江南住不习惯,早就归心似箭了。】
【现在隋炀帝准备定居下来,那他们就回不去了。】
【于是,一场兵变发生了。】
【他们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闯入了隋炀帝的宫殿,逮住了隋炀帝。】
【随后,隋炀帝被活活缢死,结束了一生。】
【紧接着,宇文化及对外宣布隋炀帝驾崩,立隋炀帝的侄子杨浩为帝。】
【而洛阳收到消息后,也马不停蹄地拥立杨侗为皇帝。】
【再加上李渊在长安拥立的杨侑,三方均表示自己才是隋朝正统。】
【当然,这三方的皇帝都是傀儡,在被利用完后,都被毒害了。】
【所以,和秦朝一样,虽然隋朝有五位皇帝,但我们通常还是称隋朝“二世而亡”。】
......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这离心离德成啥样了,连警卫都兵变了。”
刘邦有些无语道。
本来,作为关系最为紧密的警卫军,对于皇帝的忠诚,那是毋庸置疑的。
忠诚到什么地步?
就这样说,目前能够被允许收听电台的人,有一部分扮演的就是警卫军的角色。
可见,皇帝是多么信任警卫军了,几乎就是把命交给他们了。
结果就这么一个警卫军,竟然兵变了,可见隋炀帝到底有多么不得人心了。
上一个他见过的这么离谱的,还是秦二世胡亥。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连自己的警卫都管不住,又拿什么管百万大军?”
刘备摇了摇头道。
本该忠心的警卫军,都会发生兵变。
更何况,征高句丽的百万大军,在私底下出工不出力,那是非常有可能的。
不过似是想到什么,刘备的表情突然一凝。
貌似张飞也是这样死的,虽然没有发动兵变,但也是被自己的亲卫给偷偷干掉的。
不过,还有点区别。
至少普通士兵对张飞没有多大的意见,愿意听他的话。
真正有仇恨的,是他的亲卫。
想到这,刘备有些无奈地道:
“但愿益德,能够改改他的性格吧!”
如今张飞已经返回,跟着张飞一起返回的,还有刘备派过去的监督人员。
监督人员一方面监督张飞的行为有没有改,另一方面也是在保证张飞的安全。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这算是报应么?”
隋文帝杨坚喃喃自语道。
当初北周皇帝禅让给他,随后遭到“不明人士”的毒害。
而在未来,他的孙子、玄孙们在被人利用完后,同样遭到了毒害。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么?
实际上,对于禅让的皇帝,一开始没有那么暴力。
像秦朝的子婴,在投降之后,刘邦也没有拿他怎么样,只不过遇到了比较暴力的项羽。
再比如东汉的刘协禅让给曹丕之后,同样没有被屠杀,得以善终。
这一情况,直到东晋皇帝禅让给南朝宋的刘裕之时,出了意外。
刘裕对禅让的东晋皇帝十分地不放心,于是将其毒害,并且相关的皇室成员也是赶尽杀绝。
自从之后,这就算是开了先河。
但凡禅让的皇帝,在新皇帝彻底掌权之后,都会被赶尽杀绝。
哪怕是他大隋,也不能免俗。
实际上,像这样开了先河,再也回不去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一鼓作气”,看起来齐国很傻,接连三鼓,连续冲锋,把自己人累了个半死。
但实际上,在此之前,只要敲鼓了,双方就得出战,堂堂正正打一场。
鲁国前三鼓,死守着不出战,反而属于不讲武德。
而在之后,战场之上就越来越不讲武德了。
再比如“洛水之盟”,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只要曹爽交出兵权,就不杀他。
结果曹爽还真的信了,交出了兵权。
这看起来,是不是也很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