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xiaoshuotxt.cn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历史曝光电台:九个皇帝都自闭了 >第198章 走上歪路的科举

第198章 走上歪路的科举(2/2)

 推荐阅读:高武:全系天才的我还开挂每周一个任务,从闪婚女神开始穿越七零,我的百万物资消失了娇娇王妃:全盛京都在磕cp!开局觉醒金卡炼狱,我将无敌于世漫步诸天穿成恶毒女配后,我只想做咸鱼仙穹之上玄幻:查看人生剧本,开局圣级功法为了无敌,绑架三千圣女!
最新网址:xiaoshuotxt.cn

由内阁成员收集大臣的奏章,根据这些奏章,草拟意见,最后送给皇帝“批红”。

与宰相的区别是,宰相还是有自主决策权的,只是一些大事,才需要上报皇帝。

而内阁成员相当于顾问,只能提意见,最后还得皇帝授权。

这样一来,就给皇帝省了许多事,不需要一个个看奏章了,最后批改内阁的意见就行了。

但可惜的是,明朝后面的皇帝都比较懒,连“批红”不想批。

于是,批红权最后被交给了司礼监的宦官,由他们代为批。

这样一来,内阁的文官与司礼监的宦官,就开始有了党争。

当然,这一切还是掌控在皇帝的手上。

就比如天启时期,皇帝十分不信任内阁,其权势就大大降低了,于是才有了宦官魏忠贤作威作福的场景。

而天启皇帝一死,魏忠贤也就迎来了末日。

所以,假如明朝皇帝足够勤政的话,是很难出现大的党争。

就好比,如今的大清,也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并没有设宰相。

为何现在没有大的党争?还不是因为他康熙足够勤政吗?

当然,他也清楚不能指望后面的皇帝都像他这样勤政,必须想办法避免明朝的情况。

为此,他增设了南书房,在这里处理政事,从而分化了内阁的权力,做到了进一步集权。

......

画面继续。

【不过后面的科举,逐渐走上了歪路。】

【或者说,科举会走上这条歪路,也是必然的结果。】

【前面也提到过,科举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皇权,巩固统治的。】

【它将一部分权力让渡给了士人,由士人管理皇权无法顾及的基层,巩固封建统治。】

【那么该如何保证这些士人,足够忠心呢?】

【很简单,统一思想。】

【所以,宋朝经过王安石变法之后,杂科都没有了,只剩下主要的科目了。】

【而到了明清,更是直接采取八股取士。】

【考题都是来自于四书五经,并且格式都是八股文。】

【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促进了科举的公平,毕竟四书五经,几乎人人都可以买到。】

【但同样地,它禁锢了思想。】

【几乎所有读书人,都去研读《论语》、《诗经》、《尚书》等四书五经的内容,很少人会去深入学习其它科目。】

【这样做,无疑是统一了士人的思想,使得儒家的等级观念深入人心,保证了士人的忠心。】

【但这么一来,很多“无用的学问”,就开始失传了。】

【就比如,像唐宋的一些数学问题,到明清时期,竟无人看得懂了。】

......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气抖冷!

听着电台,李斯只有这样一个感受。

唐朝的科举,好歹还有明法啥的。

这个明清的科举,倒好了,直接把考试范围局限在了四书五经里面。

而《论语》、《诗经》、《尚书》,这分明都是儒家的内容啊!

这分明想把其它诸子百家的学说,给赶尽杀绝啊!

岂有此理!

而这个时候,秦始皇嬴政也不由冷笑道:

“呵呵,这不比焚书坑儒狠多了?”

焚书坑儒,顶多是收缴书籍罢了。

若是普通人家中藏书,只要他不满世界乱传,秦兵也不会进他家中收缴。

这些人,依旧可以私下地看这些书。

而八股取士,看似客客气气的,没有书籍被毁,但实际上是赤裸裸地在毁书。

为了出人头地,无数人都会紧盯着这四书五经,及其相关的书籍。

至于其它书籍的话,想来会基本沦为废书,蒙上厚厚的灰尘。

直到某一时刻,彻底被人当作垃圾,清理掉。

或许除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书,比如小说之类的,其它需要动脑子的书,都很大概率会面临这一命运。

就如同电台所说的一样,算学这种有些高深的学问,都没有人看得懂了。

这样的手段,比起焚书坑儒,可要狠多了。

而且也更为高明,到头来,既达到了目的,收获的又都是美名,比起“推恩令”这等阳谋,也不遑多让了。

......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这都是啥啊?路走窄了!”

刘邦摇了摇头道。

他不否认,一些儒生治国理政的能力很强,但没有必要只招儒生啊!

都是某个学派的人,那很难做到兼听则明,很容易让国家一条路走到黑啊!

秦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沿着法家的路子,一条路走到了黑,想拉都拉不回来。

所以,他刘邦就是吸取这个教训。

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他就是再怎么不喜欢儒生,都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同时也会结合其它学派的意见,最后形成一个比较靠谱的解决方案。

至于不同学派的人,会有冲突,这难道不是十分正常的事吗?

就算全是儒生,像那明朝,不是照样有党争吗?

有什么区别吗?

只要存在利益纠葛,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还是要看,如何将冲突强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这样真的能换来忠心么?”

唐太宗李世民喃喃自语道。

不可否认,他知道统一思想的重要性,知道要让世人认可他这个皇帝,认可这个朝廷。

正面例子像汉朝,哪怕到了三国,依旧有人在想着复兴汉室。

而反面例子的话,隋朝就十分典型。

由于隋炀帝的乱搞,世人都不认可隋朝了,所以隋亡得是那么快。

这一切,都说明了统一思想的重要性。

但仅仅只是需要统一忠君的思想,真的需要统一所有的思想吗?

像明清那样,把除了儒家以外的,大部分学科,都给舍弃掉,真的有必要吗?

对于这个问题,李世民十分疑惑。

再说一些学科,如算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并且对忠君的思想,似乎也产生不了负面影响啊!

这种情况下,就更加没有必要舍弃了。

......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