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到贺明之前的举动,这个说法一下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所有人都觉得脊背发凉,还有人要遇害?会是谁?
一时间,小镇上人心惶惶。已经有很多人自发的住进了贺明这家客栈。
其实小镇上的客栈是很多的,每次乡试的时候可以说是家家爆满,现在不同了,大家觉得贺明可以预测出凶案发生,就一定可以惩治凶手。所以,待在贺明身边才是最安全的。
如果不能住进同一所客栈,那就住在贺明旁边的客栈。一来二去,贺明好像才是整个小镇的主宰一般。
消息传进了官家耳朵里,自然是引起了注意。
官家本就不信这些江湖术士的把戏,专门派人暗中调查贺明,结果贺明毫无问题,而第三个受害人真的出现了。
接二连三的命案让官家总算服软了,派人带了厚礼登门找贺明,想要询问一下解救之法,可是贺明还是一如既往的不置可否,并且伸出了第四根手指!
这一下可把官家给惹恼了,给贺明定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投入了大狱。并且对外宣称抓住了连环命案的同犯,不日便可破案。
贺明入狱后,有人从狱卒那里打听了一下。说这贺明虽然身陷囹圄,可是看不出一丝的恐慌。整日盘腿打坐,不吃不喝,俨然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
贺明入狱后的第二天,小镇上也不出意外的出现了第四个受害者,死状和之前一样,都是被人剜去了心脏。
接连四起命案,受害人还全部都是参加乡试的秀才,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连环杀人案了。
有人认为这是要破坏科举制度,从而攻击社稷安全。
办案不力的州府官员通通免职,皇上直接派了钦差大臣到镇上督办此案。
说来也怪,皇上派的钦差大臣赶到镇上的时候,前前后后一共五人被害,之后便再未增加,贺明也再没晃过手指。
案件虽未侦破,但是不再有人丧命,这让新来的办案人员暂时松了一口气。
私下里有人说凶手早就跑了,有人说这是暂避锋芒,也有人说凶手是畏惧皇家的人,总之是众说纷纭。
再无凶案发生,小镇之上总算恢复了一些往日的烟火气。
官家要求案件未破之前,所有人不得离开,通通配合调查,现在拖了这么久,一些考生嚷着想要离开。
钦差大臣以真凶未落网为由,继续将所有人暂扣小镇,直到有一天,钦差大臣去监狱里提审了贺明,随即宣布真凶落网,这才把所有人放离小镇。
有人问,贺明在监狱中的时候不是也有考生被害,为何说这将贺明是真凶,这样草菅人命不是拿百姓生死不当一回事吗?
结果这个绯议之人就被定了贺明同党,一同处斩了。
这下再也没人敢偷偷议论这件案子了。
人犯伏法后不久,钦差大臣便要动身回京复命了。走的那天,全镇的百姓被迫夹道欢送,以表感谢之情。
送别的队伍还未走出镇口,迎面撞上了一支盔甲鲜明的军队。整支队伍黑甲红盔,步调一致,行进间只能听见马蹄踏地和盔甲摩擦的声音,一看就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
军队最前方是一匹高头大马,马上坐着一位体型消瘦,眼神矍铄的年轻人。这名年轻穿了一身黄色轻甲,腰间配了一柄宝剑。
要知道,那个年头黄色可不是谁想用就用的。不是皇亲国戚,不是恩典赏赐,谁敢私自使用黄颜色的物件就是僭越,要灭九族的
两队人马相遇后谁也没有退让,从年轻人随行的副将口中得知此人姓黄,人称黄将军。
黄将军翻身下马,拦住了钦差大臣的队伍。
钦差大臣也不示弱,仗着自己钦差大臣的身份,又有皇命在身,还真没把这个不知来路的年轻人放在眼里。
一文一武,一老一少。
在全镇人民面前杠起来了。
黄将军开口便是直截了当的质问钦差大臣,既然连环杀人案已破,那凶手是如何行凶,如何藏匿,又是如何在严防死守下屡屡得手的。
再有这凶手的杀人动机是什么?被取走的心脏又有何用途,凶器是否找到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钦差大臣刚开始还以为自己就是碰上了一个皇家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而已,直到听了黄将军的话,他才一下明白了,这位黄将军是专门为他而来。
见黄将军年纪轻轻却气度不凡,谈吐间一副上位者的气势,钦差大臣心里确实有些没底儿。
再加上这件案子办的本身就是漏洞百出,就算黄将军这会儿不说,等他走了也会有人说。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
钦差大臣艰难的挤出一个笑脸,“将军可否借一步说话。”
黄将军见钦差大臣主动示弱,也就顺水推舟的上前交谈了起来。
周围的百姓,送往官员以及将军的随从通通不得靠近,因此,两人到底说了些什么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