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事未经朝堂定夺,安王此举的确有些逾矩,但若言其谋逆造反,尚没有确凿证据。
还望陛下对立后之事,重视起来。”
李儒罡依旧对立后之事紧咬不放,这背后自然有他的道理所在。
在李儒罡看来,如今帝国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般繁荣昌盛。
自初皇耀武帝开国以来,炎黄帝国已有1400余年,历经十五代帝君。
耀武帝以武力开拓帝国版图,后代帝君均以耀武帝为标榜,将以武立国视为基本国策。
而正是这种国策,使得帝国在版图快速扩充的过程中各方面发展失衡。
帝国历代帝君在行政体系建设、国民思想教化、科学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投入,远远比不上军武体系建设方面。
这也就导致了在帝国版图内,各星系之间的发展也大不相同。
虽然每个新拓展星系的建设起点一致,但仅有临近帝都星系的几个较大的星系,各项发展水平同帝都星系保持一致。
偏远一些的星系,则由于政务不通、行政管理人才不济等原因,渐渐回归到了初始状态,甚至有些星系退回到了农耕时代,更不用说那些在地方执政官个人主观意识影响下,渐渐放飞自我,自治发展的星系。
反观四权分立体制,官权一直处于被军权压制的状态,民权在朝堂上的声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皇权本来是凌驾于三权之上,但先帝爷时期,帝国经历过两次皇族内乱,皇权所掌控的权利被大大的削弱,而军权则在四大军团的支撑下,隐隐有了超越皇权的苗头。
青志恒的叛乱看似是徇私报复,实际上却给了帝君一个借口将玄武军团收归皇权。
只是现如今的玄武军还不堪重用,在李儒罡看来,自己身处帝君阵营代为掌控的朱雀军,很难独自抵抗其他两大军团。
假若没有联邦在边境牵制青龙军,使得帝国内部各军团之间保持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否则一旦青龙军和白虎军联手,帝君危矣,李家危矣!
然而先帝一脉仅剩帝君一人,李家这一代也只有李清盛能够胜任家主。优秀子嗣的稀缺,始终如一根鱼刺般,让李儒罡如鲠在喉。
这也是为什么,李儒罡能够说服太后,令其出面规劝帝君立秦家独女为后,势必要将白虎军拉拢到帝君阵营之中。
并暗中默许其长子、次子谋算于东境,放出风声于南境安王,激起其谋逆之心,再借助玄武军和新军的两相配合,彻底铲除安王这个帝国隐患。
想当初,李儒罡风华正茂之时,也是怀揣着扶持明主,稳固帝国大好河山的志愿。只是许多时候,人的命运由不得自己选择。
李儒罡如今六十有九,虽然随着帝国科技发展,在人均寿命两百左右的当下,李儒罡还称不得自己一声“老人家”,但是这半生刀光剑影,经历过太多的选择和站位,如今的李儒罡渐渐感觉自己的精力已经大不如从前。
如果和帝君没有血脉相连,李儒罡真的很想将肩膀的重担卸下,和司马浩一样,给帝国的当个门神摆设什么的。
李儒罡不是没有过以李家子孙代帝君而图谋天下的想法,所谓的外孙亲孙都是孙,对自己来说没什么区别。不过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李儒罡深知审时度势的道理。
以目前的状态来看,辅佐帝君成为一代贤君更符合李家的利益,至于之后的事情,之后再说便是。
在李儒罡的认知里,帝国如同独木成林的榕树一样,枝叶过于繁茂,如果不及时修剪更正,那么作为支撑帝国的主干---帝君,要么被疯狂生长的枝叶榨干营养,要么就是受不住大风的吹刮,早晚会从中间断裂开来。
联姻秦家、铲除安王、安定南境、广纳英才、强文弱武、中央集权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如同泰山一般,压在李儒罡的肩头。
他并不奢望自己能将这些事情解决在自己手中,只求能挺过这几年,待帝君再成长一些,皇权的力量再为强壮一些的时候,自己方才能够放下这些重担,为李家子孙在朝堂内外谋求更多利益。
对于李儒罡的劝谏,帝君一直以来都是言听计从,只是近年来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
对李儒罡来说,这是好事,代表着帝君逐渐学会了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是每个贤明帝王成长的开始。
李儒罡仅需对帝君做出一些让步便是。
只是独独在这联姻秦家一事上,帝君是寸步不让,不论李儒罡如何言说联姻秦家的必要性。
看到外孙嬉笑的神情下少有的那份坚定,李儒罡似乎有些明白了什么,便恭敬的开口问道,
“陛下对联姻一事百般推脱,莫不是心中早已有了意中人?”
看到被外父点破了自己的那点小心思,青玉隆愕然下直接红了小脸,还未来得及辩解,将帝君反应尽收眼底的李儒罡继续说道,
“陛下,既然有意中人,又不曾对太后和臣直言,可是那女子家境一般?还是说另有难言之隐?”
“外父,她家境不一般。”
青玉隆开口说道,随即想起韩安琳的家世,以及二人结合后对朝政和诸方势力的影响,便不在做声。
李儒罡看了看青玉隆,心里猜测一番,长叹了一口气,有些不忍的问道,
“可是那司马浩元帅的外孙女,韩鲲将军的独女,韩安琳?”
青玉隆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
“陛下,您应该知晓,若是和司马家联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吧。”
“司马家子孙众多,其麾下青龙军又是帝国最强战力,如迎娶韩安琳,必然要对韩家、司马家进行封赏,而新生的外戚势力必将凌驾于皇权之上。
按惯例,韩鲲和司马浩父子三人再不可执掌军权,此举有可能会被司马家视为分化之举,恐令司马家众儿郎心生怨恨。外父可是指的这个?”
“正是如此,陛下可知当年臧邵济一事?”
“隆儿自是知晓,只是这和联姻有何关系?”
“当年,陛下皇祖父执掌帝国的时候,帝国实行五大军团制度,分别为老臣代逆太子执掌的朱雀军、先帝执掌的玄武军、秦家的白虎军、司马家的青龙军和臧邵济执掌的麒麟军。
当时朱雀和青龙军团的战力最强,麒麟和白虎次之,先帝执掌的玄武军团负责帝都防卫,战力是最弱的。
随着陛下的皇祖父身体日益衰弱,逆太子和先帝之间的争斗便逐渐白热化。”
“那时候外父属于皇伯父的谋臣,经常针对我父皇,对吧?”
青玉隆曾多次听母后提起过当年的往事,只是对外父的所作所为只字不提,所以趁着机会便问了出来。
李儒罡看帝君不像是问罪的样子,便点头继续说道,
“老臣受逆太子器重,作为太子党的核心人物,自是事事为其考虑,就如同今日一般,所行之事皆是为了帝君。
其实逆太子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残暴,这并不是老臣想要为旧主辩解什么。陛下看看先帝便知晓,都是手足同胞,兄弟情义虽谈不上深厚,但还不至于同室操戈。
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一个女人。”
“绪无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