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境战役的全面胜利,将帝君青玉隆的声望推至了新的高度,趁热打铁之下,帝君将一份早已经修改过不知道多少次的政策通过内阁署颁布了下去。
从此以后,帝国不再设左右元帅的职位,而是以三大将制度代替。
三大将同原先元帅的职责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实际上还均分了不少权柄出来。
唯一耐人寻味的是,三大将是名与权所分离的,三大将同普通帝国将军一样可以拥有属官和私军,但是数量上同样受到了严格限制。
而指挥权全部由军机处在战前授予,战后则统一收回。为的就是预防三大将同帝国现存以司马家为首的三大家族拥兵自重的情况。
三大将取代元帅是朝堂上所有人都能够预见的,所以推出之后并没有造成多大反响。
不过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同元帅一样,左右相位也同一时间被撤销,原先左相右相的权责被分配至内阁署。而李儒罡等人皆被帝君封爵位之后将养起来。
其他的一些调整主要是针对三大家族在朝堂内培养的所谓嫡系人员,从此之后,帝君之下只剩下行政和军政机关,再无权臣之位。
朝堂内部的调整还没有进行完,帝君又通过内阁署颁布了‘境府制度’。
正式从官方角度划分帝国星域为四境,设行政官官府,辖制境内一切行政事宜。
四境之内根据星系人口、资源、区位分设府官,一府之内包含一个或多个星系,府官负责管辖境内所有星系的行政官和一切行政事宜。
内阁署针对‘境府制度’,改组原先的廉政处,设立百缉处,负责对帝国官员的违法犯罪事宜进行立案、调查、取证和缉拿。百缉处下设五个科室,分别针对帝都和四境。
乌烈凭借之前在南境战役中的表现和先帝伴读的身份,被委任为第一任南境行政官,府衙也随之迁到了南境的核心星系地带。
东境和北境均是由帝君指命之人前去赴任,都是一些从基层上来的官员。
令人关注的西境行政官最后落在了严见升头上,据内部消息称,此职位是严见升自己争取来的,为此还主动放弃了少将军衔。
‘境府制度’的推行,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充了帝国文官的数量,而其所给予的权柄,更是让文官势力有了隐隐有追上武官势力的苗头。
从帝君的角度来看,‘境府制度’的推行,不仅仅加强了帝国中央集权,更是将原先散漫的各个星系整合到了一起。
随着四境各个府衙的设立,帝都圈所推行的教化、制度、习俗正潜移默化的深入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更不用说那些用来自帝都的科技产品所换取的源源不断的资源,全部汇聚到一处,支撑着军民产业迅速发展。
整个帝国就像是被重新更换了齿轮和机油的庞大机器,随着速度的不断提升,向着邻国发出了狰狞的咆哮声。
青玉隆看着内阁署提交上来的简报,之前征讨南境时所赊欠的民间债务,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消化着。
而新式战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制造出来,成建制的交付到常胜军和新军手中。
青玉隆本想着将自己筹划许久的军队改制一同颁布,但是从暗卫传来的关于西境秦家近期的种种迹象来看,青玉隆还是选择了徐徐图之。
针对秦家的棋子已经布下,现在还不是图穷匕见的时候。
唉~自己手底下能用的人还是太少了。
针对西境秦家,目前最合适挂帅征讨的无异于自己的戕臣大哥,可是现在常胜军还处在磨合消化阶段。
而近期朝堂内对征讨联邦一雪前耻的呼声是持续高涨,想来西境之事怎么也要放到联邦之后了。
青玉隆无奈的摇了摇头,看了眼悬在殿堂之上的万里星域图,上面灰色未知的区域分别代表着穆厄联邦、万星盟和哈迈德帝国。
何时才能将这四分五裂的星域图整合成一个没有国境线的全新的帝国?
青玉隆又将自己的计划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想起了许久之前同戕臣大哥的那次夜谈...
“朕想要征服寰宇,一统天下,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可以吹牛么?”
“但说无妨,朕绝不怪罪!”
“你一说朕我就紧张,要不陛下换个称呼?”
“哎呦,我的臣哥哥,你就说嘛..”
“好恶心..”
“臣哥你到底说不说?朕可要生气了?”
“哎,说,我说行了吧。好端端的你做什么秦始皇啊!”
“秦始皇是谁?是上古的帝君么?”
“嗯,谁也不是,姓秦名始皇,以前南境某个行星上十几个村庄里其中的一个村长。”
“那跟我想要问的问题有什么相关?”
“算是有吧,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最后把其他十几个村庄全都征服了,咱们可以借鉴下。”
“怎么说?”
“你看哈,现在除了帝国,咱们已知的势力除了穆厄联邦、万星盟和哈迈德帝国之外,不是还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小国家么。”
“嗯。”
“咱们想办法和哈迈德那边取得联系,建立攻守同盟关系,分别征伐穆厄联邦和万星盟。然后呢,再通过各种手段让穆厄联邦和万星盟交恶,使得他们不会联合在一起。
这些事情都要提前布局。最好是能让他们先打起来。
然后咱们再集中帝国的全部力量,攻击其中一个国家,按照能灭国的那种力量去准备。”
“你的意思是,让他们彼此之间仇恨对方,所以咱们动手的时候对方才不会联合起来?”
“嗯,就是这个意思。”
“那他们要是联合在一起攻打我们怎么办?”
“那就先把负责这个事的人推出来砍头祭天,然后举全国之力跟他们拼了!”
“这事儿朕还打算让你负责的说。”
“我靠,这活不是暗卫的么?”
“臣哥,黛雅晴可是和我说了,你现在的暗卫身份。”
“我现在退出暗卫还来得及么?”
“你说呢?”
“哎~其实打仗没什么太大的难度,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就是看谁的锐气先消磨没了,攻破国都之后,便难有什么大的战役。
难就难在后续对攻占领土的安抚政策上。”
“朕打算让他们的百姓享受我帝国子民同等待遇,不优待也不虐待。”
“嗯,还有就是要加强交流和沟通,兼容并济才能长安久治。”
“臣哥?”
“嗯?”
“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怎么那么别扭啊。”
“我靠,我现在怎么也是少将了好吧?总要多背一些词语,要不让下面的将士知道自己的主帅是个大老粗我还怎么混?”
“有道理,你继续说。”
“没了!”
“没了?”
“嗯,吹牛就吹这些吧。其实这些想法我估计很多人都晓得,但是要具体实施起来,估计是困难重重。你要是想做,就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我的建议是见机行事。”
“嗯,容朕好好想想。”
“我就随口这么一提哈,陛下您最好还是多找些大臣啊将军什么的一起议论议论吧,别光听我瞎说。”
“他们会有更好的建议?”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想着万一真的惹怒那几个国家联合来攻打咱们,也多一些人陪着我祭旗不是?”
“你啊...”
... ... ...
青玉隆事后还专门派人去南境探寻过陆戕臣口中提到过的那个‘秦始皇’,结果却被告知查无此人。
不过在一本近期流传出来的孤本上,倒是有过关于此人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