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哥哥,你快看,这株草莓,挂果了!”
一见是他回来,叶瑾涵赶紧把这个新发现,和他分享。
看着叶瑾涵那,亮晶晶的兴奋小眼神,林琅一愣。
然后趣味盎然地,挑眉笑道:
“终于不生我气啦?”
叶瑾涵才突然想起,自己好像还在生气。
林琅怕她又恼了,赶紧哄道:
“你看,刚从市场买回来的鲜鱼,我给你做红烧鱼吃?”
叶瑾涵想了想,好像真不那么生气了。
便决定,就坡下驴。
于是站起来,拍拍手道:
“我不要吃红烧的,我要喝鱼汤!”
林琅爽朗地笑道:
“夫人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说完,叶瑾涵笑着朝他走了过来。
二人有说有笑地进了厨房,一起准备晚餐。
这边,叶瑾涵的守一堂,才刚刚开张。
居然立马惊动了,清河县最大的医馆,回春堂。
回春堂的东家,姓孙,家中三代行医。
在清河县一带,颇有一些声名。
而现如今,掌管着回春堂的孙大夫,名叫孙志平。
正是叶瑾涵在天香阁救人时,初遇的那一位老大夫。
孙大夫的祖父,医术高明。
从身无长物的赤脚大夫,慢慢攒下了一份,不菲的家业。
孙大夫的父亲,医术平平。
不过也将这一份家业,安安稳稳的,传承到了第三代。
回春堂第三代掌门人,正是孙志平。
他在医术上,并不出彩,但却极善于经营。
在他有生之年,成功的将回春堂,做成了清河县第一医馆。
然而,守一堂的鞭炮声,却让这位极善于经营的孙大夫,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
他整整一夜未眠。
孙志平很清楚,他之所以能,在清河县称大,一是因为三代行医攒下的根基。
二是因为,清河县城,没有更好的大夫。
才有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局面。
但凡白云观的大小王,下山一位,来县城开医馆。
也就没有他回春堂,什么事了。
可如今,能人来了。
不仅来了,而且来势汹汹,不声不响的,就开张了。
第二天,天一亮,孙志平就出门了。
他想了一晚上,终于想出了一招,釜底抽薪。
他暗地里联络起了,清河县内,大大小小的药材供应商。
并放出狠话:
若有人胆敢,给守一堂供药,就是公然和回春堂作对。
此话一出,自是没有任何药材供应商,敢公然和回春堂,对着干。
毕竟,清河县内,几乎所有的医馆,和回春堂,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与回春堂作对,就相当于是,自断活路。
谁知,一个月静悄悄地,就过去了。
孙志平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守一堂医馆,不仅没有倒闭。
反而从,刚开始一两天的门可罗雀,渐渐稳步发展。
这一个月来,去守一堂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守一堂已然,在清河县立住了脚。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孙志平甚至觉得,来回春堂诊病、拿药的病人,在一天天的减少。
“师父,您最近是怎么了?”
回春堂医馆的学徒,孙达,凑过来关心地问道。
他是孙志平的远亲,在医药上,略有几分悟性。
孙志平无子,晚年才得一爱女。
如今,已到了婚配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