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太子府里不清净,驻军地也乱哄哄,沐之无处讨个安静,索性躲进万一门住下。
她平时总打着“云游四方”的旗号,常常不在万一门,这次一连在万一门待了七八日,算是她留在万一门时间最长的一次。
因为有姬如霜和各分堂副堂主、大弟子管辖,门内一切井然有序。
弟子们日常习武、劳作、行侠仗义,十分有名门大派的样子。
可待的时间一久,沐之就发现有点不对劲了。
她发现似乎因为她的“洗脑”,万一门的弟子们都特别热衷于“行侠仗义”。
她曾亲眼看见一个少年小弟子,每天一完成日常的习武练习,就会立马飞奔下山,跑到城里最大的十字路口守着,目光灼灼地盯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强行扶所有途经的老奶奶和孩童过路口。
哪怕那老奶奶只是路过,也会被那少年弟子不由分说地扛起来就跑。
可怜老奶奶想解释,却被惊吓得一个字都说不出口。
而在那少年弟子看来,还以为是老奶奶感激他,太激动才说不出话呢。
于是,现在整个莫怀城的老百姓们,除了中年力壮的青年,几乎没人敢再走那个路口。
此外,她还发现有个女弟子,十分喜欢替女子打抱不平。不论是大姑娘的手帕丢了,还是小媳妇被婆婆欺负了,那女弟子都会立马提刀奔过去。
要么闹得整条街鸡飞狗跳,只为找一条手帕,要么当着街坊邻居的面将那恶婆婆一顿臭骂。
如果“行侠仗义”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也没什么奇怪的。
可谁知那女弟子每次解决完纷争,都会死皮赖脸地极力游说那些女子加入万一门:
“姑娘,‘万一门’了解一下?”
“美娘子,‘行侠仗义’有没有兴趣啊?”
要不是这些话是从一个女弟子口中说出,老百姓们简直要以为堂堂江湖大派万一门其实是个拐卖妇女儿童的黑窝点。
还有一次,一个弟子在街上遇见了一位迷路的老婆婆,那弟子二话不说,跑了整整大半个城,累得嗓子都冒烟了,才替那老婆婆找回家。
这助人为乐的故事要是到这里就结束了,那该多好。
可万一门的弟子岂是“凡夫俗子”——
当临别之际,那户人家和老婆婆对那弟子表示感谢时,客套之下,老婆婆说了句“多谢英雄相助,日后有缘,老婆子我定登门拜谢”。
于是那弟子便硬拉着耳背的老婆婆,在那户人家无比尴尬的注目中,对着老婆婆的耳朵重复了整整十八遍:
“登门拜访是吗?那您可得记住了,我是万一门的弟子,魑字堂的,我叫翟秋!老人家您记得住不,要不要我拿笔写下来啊?”
综上所述,坊间的老百姓们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万一门的弟子指定都有点毛病!
实在看不下去自己的弟子们越跑越偏,沐之决定组织一场正儿八经的考试。
一来考验弟子们这些日子习文习武的本领,二来好借此机会正式教育教育众弟子。
说干就干,很快,大殿里便扯起了巨大的红布,上面写着“备战大考,倒计时六十九天”。
如沐之预期,弟子们瞬间都没了“助人为乐”的闲心,全都夜夜头悬梁,锥刺股,不是忙着复习文化课,就是忙着恶补武学招式。
为了更加激励弟子们“备考”的热情,沐之叫弟子们提议并票选出本次大考的头筹礼。
这下弟子们更兴奋了,有说希望大奖是“武林盟主绝世武功秘籍”的,有说希望大奖是“随盟主云游一次四方增长见识的”。
最绝的是一个女弟子,红着脸说:“希望大奖是能......能和盟主‘一亲芳泽’,睡上一睡的......”
不用问,沐之用脚指头都能猜到,那女弟子必然是玉弘蝶的魑字堂的。
自此,一连两个月,众弟子都陷入了激动又认真的备考状态,其中以那为了“睡盟主”而备考的女弟子最为奋发图强。
…………………………
…………………………
趁着弟子们都忙着复习备考,沐之便将时间留出来陪伴姬如霜。
大概是很少留在万一门的缘故,沐之每见一次姬如霜,都觉得她的肚子明显要大很多,神色也愈发阴郁寡欢。
马莪早已死了,姬如霜选择将这个孩子留下来。
可自从她做完抉择的那一天起,她就仿佛每天都在后悔。
沐之不知该怎么安慰姬如霜,也从来不懂如何照顾人,只能一遍遍地吩咐弟子们好生照顾姬如霜,别让姬如霜磕着,碰着,饿着。
对于沐之笨拙又生疏的关心,姬如霜难得露出了些笑容,却还是很少说话,只是终日坐在后殿的一块大石头上,长久地望着两丈外的一块巨大的山壁。
山壁光秃秃的,像刀削一样地平整荒芜,除了石头的灰黄色,没有任何有趣的东西,姬如霜却能一看就是一整天。
沐之不懂姬如霜在看什么,只能拿出厚厚的蒲团,放在姬如霜习惯坐的那块石头上,好让姬如霜能坐的舒服些。
当姬如霜又结束了一天的“凝望山壁”后,趁着用晚饭,沐之试探着和姬如霜说说话:
“如霜,你......”
姬如霜放下筷子,平静地看着沐之,沐之却突然感到语塞,想了半天才说出来一句再不合时宜不过的话:
“如霜,你希望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果然,姬如霜的脸色微微一白,低下头,低声道:“男孩吧,少吃些苦。”
沐之恨不得立马给自己两个大耳光,脑海里快速搜索了一阵,故作轻松地笑道:
“男孩好啊,我最喜欢男孩了!到时候我就把一身武功,还有我武林盟主的位子都传给他!我风袂衣的儿子,自然是举世瞩目天下无双的!”
姬如霜低低地“嗯”了一声,没有再说话,只是脸色愈发难看。
殿里只有两人咀嚼饭菜的声响,还有筷子偶尔磕碰到碗碟的清脆声音,气氛压抑极了。
沐之食不知味,快速地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现代电视剧看过的桥段,可就是回忆不起来那些男主角是怎么哄女主角开心的。
苦思冥想了半天,沐之突然眼睛一亮,心里有了主意。
到了下午,姬如霜照旧坐在石头上望着石壁时,沐之神神秘秘地拿出一根布条,蒙住了姬如霜的眼睛。
“走!我带你去个好地方!”沐之说。
姬如霜虽然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一言不发地跟着沐之走。
出了后殿,姬如霜只感觉后腰一紧,脚下一轻,整个人被凌空抱了起来,似乎在往高远处而去。
突如其来的失重感,让姬如霜下意识一慌,搂住了沐之的脖子。
沐之便安慰道:“不怕,我就是把自己摔了,也不会把你俩摔了。”
沐之将“你俩”这个词,说得郑重又诚恳。
姬如霜愣了一下,偏过头,她庆幸眼睛被蒙着,不会让沐之看见她发红的眼眶。
没有察觉到姬如霜的情绪,沐之只顾闷头往后山冲。
姬如霜一言不发地靠在沐之身前,只感觉身子腾空得极快,身旁的树叶从茂密渐渐变得稀薄,耳边一下子变得很空旷。
“这是到哪里了?”姬如霜好奇地问。
沐之小心翼翼地扶着姬如霜站稳,道:“嘘——别说话,安静听——”
姬如霜凝神去听,只闻有鸟叫,有虫鸣,忽而一阵山风吹来,耳边松涛如浪,铺天盖地涌了过来,那悦耳的树叶哗哗声,就像清澈的流水一样,将她整个人都包裹起来。
生怕姬如霜跌倒,沐之便靠得很近。她轻声道:“如霜,你猜,如果森林里有一棵大树想去看海,该怎么办?”
“树不能移,不能走,只能一辈子和别的树一样待在树林里,怎会有办法看到海?”
“有办法的。要么长成这森林中最高,要么——”沐之说着,松开了姬如霜眼睛上的布条。
当浩瀚广袤的森林一瞬间出现在姬如霜眼前时,当那连绵起伏的墨绿色如海浪翻涌,漫天的绿叶纷扬如雨时,姬如霜只听见沐之的一句话:
“要么,就送叶子去看——”
无边无际的森林,那墨绿似乎一直要延伸到天际线去。
明明是盛夏,可叶子仿佛都有了生命,漫天飞舞,随风高远,似乎真的像沐之说的那样,大树想看海,便叫叶子去替它看。
站在这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的顶端,姬如霜望望苍穹,看看云霞,只感觉天地何其大,自己何其渺小,那满腔郁郁和委屈,似乎一瞬间消散在风里了。
“如霜,比起那个光秃秃的石壁,是不是这里更好看些?”
姬如霜点点头,她想看清沐之那近在咫尺的笑脸,她猜那脸上一定带几分得意,带十二分的暖。
可惜眼泪模糊了全部视线,姬如霜只能从泪水中看见一只伸向自己的修长玉手,轻轻拭向她的眼眶。
见姬如霜终于不再憋着自己,能哭出来发泄了,沐之心中大大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森林边缘处,五百个万一门的弟子们,还在铆足了劲地朝空中撒树叶:
五十个弟子轻功飞起,将几十大筐绿叶泼洒向空中,另有一百多个弟子立刻熟练地随后飞起,拿起一人高的大蒲扇,开始没命地扇风。
绿叶随之飘扬到天空,随风吹向沐之和姬如霜所站立的方向。
“快快!叶子跟上跟上!”几十个泼洒完叶子的弟子们着急叫到。
另一边,两百多个正在树林里疯狂撸树枝、拔叶子的弟子们气喘吁吁地跑来,接力赛似的递上一筐筐绿叶。
有上山砍柴的百姓恰巧经过,眼见一大群身穿青白服饰的弟子们上蹿下跳,跟一群猴子似的呜哩哇啦热闹个没完,一边拔树叶,又一边撒树叶。
那几个老百姓不由啧啧摇头,总结道:“看吧,万一门的弟子果真都有点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