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里中间就有个四四方方的皇宫,也就是宫城,还是叫紫禁城。
这里就算是朱由检的私人领地,自然上朝的宫殿,还有动不动“拉出午门,斩首”的午门,就是宫城的南城门。看来皇帝也很忌讳在家里杀人。
朱由检要处理了的就是这一块。不过跟着来的曹化纯,王承恩等人可一点不敢大意。不仅仅把原来的人都赶出了皇宫,换上的人也在小心谨慎的查看,防止有什么密道,用来被人谋杀,刺杀。
很怕死的朱由检选择了复制了燕京城的成功。正式他这种小心谨慎。会让他活得比很多大意的人更久。比如他的皇兄。就很不辛。
对了,南京的天坛三川坛居然在京城城外,真的很奇怪。
看来皇城太小,容不下这么多东西。对的比起燕京的皇城,南京的皇城真的很小。把紫禁城的北面的羽林左右卫
交给了锦衣卫和东厂,西边是武库,午门以外一大片是六部,五寺,五府,都察院等一系列密密麻麻的紧密排列的衙门和附近居住的官僚。
升斗小民是不存在进入这里的。有意思的是这里的皇城东南城墙紧连着京城和护城河。如果,我是说如果。有人在雨花台高山上面架起大炮,会不会意外让这里的高官们“阵亡”或者“战死”。
朱由检并不太担心,因为在巡视了皇宫领地以后。除了枢密院开启了大杀四方模式。权利被进一步加强的大理寺成了五寺中唯一幸存的机构。他成了全国最高法院。独立执掌全国司法。和以前不一样。新的大理寺还要领导全国14省的高级法院,各州的中级法院,各县的初级法院。还要随时派出去的”流动法院“。
只为了做到一条:杀入,我说了算。我说能杀,你才能杀,否则锦衣卫也不行。不打仗的军方也不行。因为这个权利,皇帝说,大理寺的司法体系包了。
自然为了防止冤假错案和法官瞎胡闹,陪审团制度必不可少。这也是接受民间各界的监督。
自然还有南迁的内阁了。周延儒,方逢年等人还在燕京配合首相施凤来发号施令。
但是在南京的温体仁已经不准备借着施凤来名义做了。
他觉得如今形势一片大好。他可以闪耀登场了。历史上崇祯朝近五十个内阁阁臣,17为首辅,就他最长,当了八年。堪称权臣。他的好基友周延儒都只有三年
他为什么这么能干,怎简单,为什么乾隆喜欢和珅,不知道他是贪官吗。不肯能。因为和珅能办事,能揣摩上意,很多不好办的事情,他都帮乾隆办了。
于是乾隆就舍不得让他滚蛋,英明神武的唐玄宗让李林甫把持朝政19年,不也是如此。嘴炮的纪晓岚就别想取代他。不是一个级别。乾隆可以换掉一堆的纪晓岚,但肯定舍不得
把和珅换了。
朱由检最佩服温体仁的就是这个去过欧洲的家伙不仅仅巧舌如簧的搞来了数百艘荷兰先进的运输船,还把人家技术和技术人员一起拿回来了。
绝对的能人啊,其不要脸和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坚韧,让他叹为观止。最后一个,也是最牛逼的一个,这家伙是天生的政客,太善于政治斗争了。
没看见在他策划下,借力打力,东林党等都被彻底摧毁了。就连阉党也被他反手一击,坑了一大批屁股不干净的核心大佬。
所以,朱由检根本不需要冲锋陷阵,他至于有给他部署好下一步就好了。
那么下一步干嘛,自然是”深化改革“了。
比如北方已经重建了政体,中原五省,形成了巡抚衙门,各地知州府,一起执掌执掌政务的局面。原来的布政使司等多余机构都被合并到了权力巨大的巡抚衙门。同时被文官废了一半的都司指挥使也被战斗力更强大的总兵府全面取代。跨省的总督府建立后,他们也被取消了。
还有提刑按察使,这个掌握司法监察的而机构被三级法院体系取代,被大理寺直辖。也被裁撤。
这样原来的行省,三权分立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只是废除了多余的部分。北方人口爆减,加上天灾不断,省,州,县三级刚刚好。裁撤了府这一级。
整个北方就在这种整顿下,实际上迅速恢复了日渐瘫痪的体系。自然还多了第四级,那就是代表民意的议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