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多尔衮谈到地利不由他的时候,他也没办法。整个东北亚就是一个天然闭环,北方有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的天险,西部有大兴安岭拦截,东部也有日本海和长白山天险。再不济也有鸭绿江,图们江等为阻碍。南面也是渤海和黄海天险。西南有燕山山脉。天然的四面高,中间低。哪怕是日本海沿岸也是高山林立。
这里未来日本侵华时期可就有3000万东北人。由此可见潜力无限啊。
虽然现在人口很稀少,至于辽宁包括燕国,才有一百多万人。其他黑吉两省除去驻军,还真心没多少人。
但多尔衮头疼的就是赖着不走的数十万大军。
这不当他抵达呼伦贝尔城以东的牙克石的时候,就不得不仰望这个山城。
两边是连延千里,看不到尽头的深山老林、白雪覆盖的山林,他们轻易不敢进去,不是怕有熊怪兽。而是怕有各种陷阱。这种天然陷阱,绝对是骑兵的噩梦,一脚踏空,就是死路。
然后他看见御林军把守的一个个早已经被大军垒出来的城堡横在几条早已经被人走通的安全大路上。
然后他就看到了杨嗣昌那张让他厌恶的脸。
牙克石碰了壁。他向北,向南继续找路。
可想而知,杨嗣昌,曹文昭20万人可不是一直闲着,他们紧急加固修建了大量防御型堡垒,就是不让你过去。
如果横穿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他们一点不介意。估计等他们出来,都饿死在森林里了。他们只需要给他们收尸就好了。
东北老采人参的人就好告诉您。寒冬腊月进深山,那就是找死。食物,温度,冬天觅食的饥饿野兽,还有各种天然形成的坑。
最终向北的士兵一直找到额尔古纳河,也没有突破,负责找路的阿济格一度强攻漠河县县城,但无疾而终。
反而是多铎南下入侵划入辽宁的兴安盟,左良玉早就得到消息急忙撤离兴安岭以西的大量哨探,退回修筑在大兴安岭山区的乌兰浩特城。
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城池,很简单修城池的大多都是科尔沁的遗民。他们死了不少人,为了安抚他们,就用了这个名字。
几十万科尔沁百姓可以说整个冬天死了很多人。毕竟大明招募工匠成本可是很高的。尤其还是冬天,还要跨省务工。
相比之下俘虏的成本就不那么高,死了也不会有议员弹劾。毕竟都不算是国民。
等他们或者渡过这次战争就会逐渐加盟大明新建立的东三省各州府。
自然防卫土地有责任的新任辽宁总兵罗岱,卢象升的嫡系将领,和巡抚祖宽两人就对多尔衮大雪天还南下攻打自己,也很无奈。幸好冬天,百姓都已经躲在城池的家里烧着土炕取暖过冬。
123
当外敌入侵的时候,他们不得不穿着棉衣,带着厚厚的手套,拿起冰冷的刀剑弓箭出发去守城。
也难怪多尔衮会吃亏。他们需要在野外过冬,守军躲在城内,轮流守城。又不缺粮草物资。他不吃亏才怪。
被围的守军都知道,肯定没有援军。只需要死守就可以了,粮草储备已经可以吃到第二年夏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