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现在的哈萨克汗国国力应该是巅峰时期(1555年-1650年),只比后世哈萨克共和国略小。版图大概不到后来的264万平方公里,但应该和现在的外蒙古差不多,有两百万平方公里。
这里涉及到后来苏联一个国策,那就是送地送人政策。
在哈萨克刚独立时期,哈萨克人是占据80%的绝对多数,后来苏联把北部大量俄罗斯人居住的领地并入哈萨克。导致哈萨克人口比例下降到40%,苏联主体民族俄罗斯人从微不足道的人口数目,变成40%的主体民族。这对苏联加强各个加盟国控制很有利。
就好像朱由检现在不都在全球殖民地改变当地人口结构。就是有利于统治。
可惜哪怕是现在巅峰的哈萨克,也不是满清和沙俄对手,就连西征的卫拉特都要比他厉害一点。
和准格尔一样,也是四面都是强敌啊。西北是沙俄,东北是满清,东部是卫拉特蒙古。
南部是布哈拉汗国(中亚五国南部大多属于该汗国,一点都不弱,也是波斯王朝(萨菲王朝)的死敌啊。就像蒙古,女真和大明的百年关系一样。布哈拉就是喜欢抢劫富有的波斯人。
而布哈拉汗国东南是和他争夺阿富汗高原的莫卧儿帝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东面就是取代了叶尔羌汗国的大顺国。
随着高迎祥两个渗透到了伊犁河流域,又和哈萨克汗国接壤。
相比之下,西南有喜马拉雅山脉天然阻隔,西南又有热带雨林阻隔。东方是无边无际的大海。
大明帝国只要扛住了北方草原打击,不太容易出现类似德意志帝国那样四面都是强敌的悲剧。
这一点正在崛起的准格尔,和已经崛起,但强敌环绕的哈萨克就真的很尴尬了。
别列费利耶夫最带人投奔了确实枪炮的准格尔,巴图尔浑这个首领自然大喜过望。他需要大量精通枪炮战术的新式军官和工匠,没想到居然有人带着人和大炮跑来了。
他很满意。
相比起别列费利耶夫的运气。
菲尔索夫就悲剧了。他逃到了后来为了稳住北部俄罗斯人比较多的北方地区,因此迁都的阿斯塔纳。
而菲尔索夫也选择逃到哈萨克汗国北部的阿尔卡雷卡城。
这里已经非常非常的远离满清领地了。
可惜没用,把多尔衮逼得如此凄惨。多尔衮如此报负心强大的人,哪里愿意让他活着。
找岳托借了五千兵马。就一路追杀。
以为逃到了阿斯塔纳西南的阿尔卡雷卡的菲尔索夫等人,就被连夜突袭,被多尔衮杀的干干净净。
下令屠城的,多尔衮满载而归,就和他历史上1638年灭了高阳孙承宗一族那样心狠手辣。
姗姗来迟的哈萨克汗王,愤恨的抽打马鞭,但却对已经知道自己孤军深入,现在已经逃之夭夭的多尔衮等人无可奈何。
他还需要面对,占据了哈萨克丘陵北部大片草原的满清鞑子这个新邻居的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