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适当处理
姚娟委派的人,是组织人事处长李启明。姚娟对他强调这是-特殊任务,要保密。又把焦思熟虑过的所谓理由,当作要点,向他作了交待。李启明用笔记本一一记下了,十分恭谨。
看着李启明倒退了两步,挪动着胖身躯离开,她吃力地吁了一口气,似在给自己卸载。实则她的心依然很紧张。那些理由,是她和丈夫常波凑出来的,相当吃力。她还从来没这样耗过脑细胞哩。可问题是她费了偌大功夫搜剔出那么多理由,对方会接受吗?会不会搁在-边不理会?
第二天,李启明就出差去了京城。
《都市建设报》的领导成员,听说兴华省城建厅派人来反映何婷婷的情况,相当吃惊。简单议了一下,社长石锦良决定亲自接待李启明。
李启明一听接待自己的是报社一把手,心里又兴奋又紧张。这说明报社很重视。他此行能否收到成果,恐怕就取决於这次与社长的谈话了。
所以见石锦良一进接待室,李启明便像小学生见到老师一样,恭恭敬敬站起来先问好。脸上挤着笑,那种职业性的笑。
“你是远客,请坐!”石锦良和他握过手,笑着说。“你一路上够辛苦的,我们为了不让你在这儿久待,多耗时间,更不想叫你以后再辛苦往这儿跑,所以安排我和你面谈。你想反映什么情况,就开门见山直接对我说吧!”
李启明多年做人事工作,职业生涯让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对初见的人,一概先仔细观察一番,以形成一个大致的概念性印象。他面前的石锦良,约五十五岁左右,穿着随意,言语朴实,举手投足间,儒雅而有气度。经验告诉他,和这种领导者谈话,最好的策略应该是坦率,直白,尽力表现出诚恳老实的态度,如此则容易获得他的信任。而在陈述意见或提请求的时侯,宜把握住一个“慎”字,甚至不妨拘谨一些,说到一半就仃一仃,观察一下对方的反应,摸准了对方的内心想法再小心地往下说。这样子,易于达到目的,免有一语之失。
因此 李启明是这样开口的:
“受到领导您的接见,真是莫大荣幸!为了不耽搁您的宝贵时间,我就直接说明一下我的来意。嗯,是这样的,贵社记者何婷婷的一篇文章,内容涉及我省锦江市一处民宅该卖掉还是该守护的争论。她那篇文章的主旨,与我省领导的态度唱反调,引起了不好的负面影响,也激起了社会各层面的反感。我受命来向贵社反映,希望贵社能做适当处理。”
这些话是姚娟夫妇耗了好多脑汁,“闷”出来的。李启明像背书一样,一古脑“倒”了出来。言语够直白的!他一边“倒”,一边用近似巴结的眼神望着石锦良,神态要多诚恳就有多诚恳。
石锦良不动声色地听着。他以为李启明这开场白之后,该接着说正文了。等了半晌,李启明却不往下说,只用眼睛望定自己。这是李启明玩的小聪明,先扔出一个问题,既明确又含糊,且欲言而又止,借以窥探一下对方的反应。
石锦良再耐心地等了一会儿,见李启明仍不言语,出现闷场局面,便只好发问。语调十分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