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是春杏带回来的,她去给秋红传信,让她查查那几个被送进掖庭的人,回来时路过慈安宫,正好瞧见了珍妃的轿撵离开。
更巧的是她与那送珍妃出来的姑姑是老乡,两人也算旧识,遇着了便就唠嗑了几句,旁敲侧击的也就打听到珍妃是从坤宁宫出来就直接来的慈安宫。
那姑姑还说这些日子太妃好了许多,今日许是见着了自家侄女,精神头也跟着好了起来,直拉着珍妃娘娘不让走。直到方才喝了药禁不住困睡下了,珍妃娘娘才得以脱身。
再多的,却是没说了。
彼时魏岚正端着绿珠新泡的蜜枣水,听到她的话低低的笑了,抬首侧目望了眼窗外的雪景。
太阳已经彻底隐没在了山峦之下,一抹淡淡月牙在云层中时隐时现。
远处的湖岸边有点点暖黄的光点游移着,是宫人提着宫灯在行走,给白日里这片寂寂无声的茫茫雪色添了抹暖色的同时,也让眼前的景致多了些许人间烟火之意。
“绿珠你记着一会儿去吩咐小厨房,明早多备些珍妃喜爱的糕点。”她收回了目光,将手中的杯盏放下,捻了捻指腹,唇角勾着抹浅浅的笑,声音却是夹着几分清冷,“明日你们的珍妃娘娘来的时候,心情怕是会很不好。”
珍妃的心情确实很不好,非常不好。
她站在坤宁宫的大门前,踟躇了许久,也没下定决心跨进那道门去。
“娘娘,您若是真下不定主意,要不然咱们还是先回去吧。”最后还是跟在她身后的一个嬷嬷看不过去,缓缓出声劝了句,“这天儿这么冷,您在这儿干站着也不是法子。”
这嬷嬷原是刘太妃还在闺阁时的贴身婢女,后来也跟着她进了宫,陪着她在宫里和人斗了小半辈子。
可惜最后刘太妃还是没斗过魏太妃,当初从家里带进宫的几个心腹丫头,最后也只剩下了两个,这嬷嬷就是其中一个。后来在珍妃嫁给皇上时,被刘太妃给送到了她的身边。
说起来刘家先祖是武将出身,还曾封过侯爵,只不过那侯爵只能传承三代。后来随着皇权稳固,在朝政上也开始渐渐重文轻武。
刘家先祖顺应变化,后来的刘家子孙多是从文,少有从武。因此即便到了后代没了爵位,刘家也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家中子弟文臣武将皆有,且都是有实干之才的。
就以刘家的实力而言,每每到了皇位要更迭的时候,都是各皇子争相拉拢的拉拢的存在。
不过刘家有祖训,族中入朝为官的子弟,无论文武,皆不可参与党阀之争,只做忠君之事。所以一直以来,刘家都是最坚定的皇党,从不站队。
谁当皇帝,他们就给谁办事,只要不是皇上发话,哪怕拉拢他们的皇子胜算再大,他们也不会点头站队,更别说将女儿送去为妃为妾来巩固自家地位了。
用刘家老太祖的话说就是,他们刘家儿郎还用不着靠卖自己的女儿妹妹来换取高官厚禄。要是连点向上走的本事都没有,光想着靠女人,那还不如趁早滚回乡下种田去。
更何况,刘家女儿多金贵,为了臭小子牺牲不值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