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珍妃越是觉得可行,目光坚毅的重重点了下头。别说七七四十九天,就是一年到头日夜不间断的祈福,她也能行!
嬷嬷没忍住翻了个白眼,一句话打破了她那不切实际的幻想:“娘娘,祈福须得日日吃斋守戒,方算心诚,心诚才灵。”
吃斋守戒?那岂不是不能喝酒吃肉!珍妃皱眉,那算了,这福也不是非祈不可。
她清咳一声,面露忧愁,“若是这样,那这伴读倒真不好选了。”
毕竟像封晟礼这样身体力行要出家的皇子,整个封家几百年来也就出了这么一个。
给他做伴读,前程怕是一时半会儿指望不上了。估计这京城里四品以上的官员,但凡有点追求的,都不会愿意将有前途的子孙押在他身上。
至于那些不成器的……珍妃想了一圈,还是没想到哪家的嫡出中有谁适合送进宫中出家,哦不,修身养性的。
想到最后她索性放弃,大腿一拍就将这难题抛回给了皇上:便宜儿子的事还是由他那个亲爹去操心比较合适。
皇上听着苏有礼的传话,顿时气笑了,这珍妃还真会躲懒。
不过他也没多说,只略略想了想,就挑好了人。
端王世子的小儿子正好比二皇子大一岁,但自小体弱,不宜太过操劳,只能精心静养。此次随着他父亲一块儿回京,也是因为端王世子妃听说何太医回了太医院,想求其帮忙医治调理一二。
给那小子做伴读,正好合适。
至于三皇子……皇上提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名字,交给了苏有礼,“这个给宛妃送去,晟德的伴读若她已有人选,就依她的。若没有,就让她从这几人中挑选一个。”
顿了顿,他又道,“选两个也成。”
既然岚儿嫌宫里不够热闹,那多选几个,好好热闹一下。
想到这,他又重新取了张纸,提笔又写了几个名字,看着那未干的墨迹,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想来这回应该够热闹了。
名单在宫里转了一圈,传到坤宁宫时,魏岚也笑了。
她看着手中的名单,眼中满是兴味,“这魏子江的名字,是谁写上去的?”
李昆探头看了眼那名单,不是很确定的答到:“应该是陛下。”
二皇子的伴读都是陛下亲自定下的,三皇子的则是宛妃自个儿选的。
“这个奴婢知道。”绿珠也探头瞥了一眼,小声道,“听说陛下本来没选他的,是太妃得知要给两位皇子选伴读,便跟皇上要了个名额给魏国公府的公子。”
不过她属意的是魏国公府魏大爷继室所出的幼子魏子溪,自小就能过目不忘,天资聪颖。虽然今年才九岁,但魏老国公曾私下考较过他的学识,用的还是当年院试的题目。据说那夜魏老国公高兴得连吃了三碗饭,之后对魏子溪更是看重,还将其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了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