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刘昆的商人本性就显露无遗了。
所谓商机,不管经济学家如何定义,都离不开一个原理:能够挣钱的机会就是商机。对天州市几个商界大佬走过的路,刘昆都是充分留意过的,早些年,甚至产生过也学他们创业的想法,只是一直没有那个胆子,以为时机不够成熟。
油站站长的话,联想到白玉茹的叮嘱,刘昆以为,这是进入这个行业最好的时机,群龙无首,趁乱替之。
但这个事,刘昆是不会主动去做的,火中取栗的事他是不会干的。但是,别人吃肉能让白玉茹喝点汤还是可以的,这就是他联系罗总的目的。
罗总这两年过的有点憋屈。在他们这个行业全省市场中,天州市公司的占有率最低。原因无他,老董的石油公司就占据了将近百分之三十的市场份额。天天讲发挥主渠道作用,但市场占有率上不去,一切都是空的。
接到刘昆的电话,罗总自然心领神会,这样的事是不适合太多人参与的,两个人一起吃吃饭喝点酒却是必须的铺垫。
依旧在天舟阁,酒足饭饱,两个人又去足浴,罗总这才说:县长有什么指示?
从见面到现在,两个人说过的话己太多了,大到国际形势欧元流通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小到前几天谁家的老婆偷人被堵在屋里,有官场秘闻也有民间趣事,雅俗不忌,信口而语。朋友做到这个份上,除了自己不能说的隐秘是没有什么顾忌的。
当然也少不了说老董死去的事,当然只是以局外人的心态扯上两句。
听到罗总的问话,刘昆说:听说老董的公司要分家呢。
似乎这是一句闲话,但是却有太多的信息。哪个公司,怎么分家,和自己有多大关系,一股脑的问题就都交给了罗总,至于对方怎么想,那就不关我的事。
罗总说:这家伙手里的油站,不知道下一步,是个什么打算?
刘坤哈哈一笑:那你得去问老董。
走的时候,刘昆又说了:过两天我打发个人去找你。
事实上,不管多重要的事,并没有小说里面写的和电视上演的那么复杂,到了一定层次,无非是一两句话而已,所谓听话听音。
刘昆回了张畅的住处。自从张畅从老家回来后,刘昆回来自然而然的就去了这里。既然已经说到了领证的事,剩下的似乎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