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对可能,在学堂被受欺负的寒窗学子,肯定大有人在,只不过吴子轩碰上了霍启君,才得以寻的新的书院,继续读书。
霍启君知道这些道理,即便是前世那些家长都有不懂、不明白的,甚至不负责任的。
更别说这个科技、教育、思想全部落后的封建社会了。
霍启君苦笑一声:“我也没什么资格指责你们,为了子轩读书的事情,你们吴家也算是尽心尽力了,确实在一眼望不到头的路上继续走着,也没什么意义。只不过我要说的是,子轩他在茂春县的学堂过的并不好。”
“束修夫子收了,却没有好好待他,子轩是个聪明的孩子,也不读死书,比起其他同窗他要聪慧很多,所以他被同窗嫉妒,被排斥,被欺负,即便是下场考试,也被人以各种手段方式阻挡了。”
“冬季棉被被泼水无法睡,夏季被关在门外不能进门,下场考试前被下泻药,被栽赃自己写的文章是抄袭的,或者被人偷了盘缠,亦或者被打,这些都是他那些年在学堂遭受的对待。”
“他若是有个好的读书环境,以他现在的年纪怕是早就考上秀才了,这是子轩现在的夫子亲口说的。”
吴母早已泣不成声,她不知道全家都宝贝的读书人儿子,被村里人都高看一眼的吴学子,在学堂里竟然遭受了这么多委屈。
吴父嘴里不停的念叨:“造孽呀!造孽呀!”
吴家兄嫂也是难受的不行。
在他们看来,读书人可金贵了,吃好的穿好的,全家都围着他转。
殊不知他在外面被这样欺负,在家还要默默忍受来自他们的期盼。
“我想知道,当初你们把他卖了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霍启君问道。
花费了大精力培养的读书人,还是家中的小儿子,怎么可能说卖就卖?
吴大嫂叹了口气,解释当时的事情。
吴家对于吴子轩上学堂这件事,到底是各持己见的。
吴父吴母觉得就供出这么一个读书人,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兄嫂们没有自己孩子的时候,是拿吴子轩当孩子看待的,觉得读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自己辛苦辛苦,万一以后能跟着享福呢?
所以即便有了自己的孩子,也还是坚持咬牙供他读书。
只是一年一年的失望,一年一年的没盼头,自己的孩子也到了读书的年纪,就生了别的念头。
可是一贫如洗的家里哪里供的起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读书人?
慢慢的兄嫂们就觉得吴子轩是个无底洞,填不满的,对于吴父吴母也颇有微词。
在一次休沐回家的时候,吴子轩听到了家中的争吵。
他也确实不想念书了,学堂里太难熬了,他想回村帮家里种地,起码有用点,这些年读的书,是半点都帮不上家里。
爹娘反对,兄嫂们不满爹娘偏心,而吴子轩则觉得自己越来越没用。
读书没出息,种地没本事,一气之下便说要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