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一堆书刚走出书房,高承便看见了迎面走来的孟文定。
“总兵!”
孟文定远远地便躬身作揖,脸上也是喜气洋洋。
造反大业如火如荼,以他这个资历,就算以后寸功未立,至少也是新朝的封疆大吏。
这不开心?
“来得正好,之前不是让你管教育吗?教材我弄出来了,以后的学子在开蒙之外,就学这几本书。”
高承把教材递了过去,开口道:“各镇学堂分成六个年级,前三年级学开蒙的文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数学,后三个年级主修物理、化学和思想……”
听得这话,孟文定就头皮发麻。
当时还没有打赢解学龙时周文斗便提醒过会有教育改革,可他看高承沉寂了一个多月,还以为他忘记了。
谁知道他不仅记得,还搞出来一份教材来!
“至于先生,各家账房,师爷,秀才举人都可以用,白鹭洲学院的书生也可以用,只是要答了我那三道题才行。”
白鹭洲书院就在吉安府左近,是大明有名的进士产地之一。
当时两军对垒,战场厮杀,高承却从未把这些学子掺和在其中,还特意送过去一批粮食以稳定书院的物价。
战后,他便给书院的学子们一个机会。
只要解答开三道题,便可以加入高承的官府,等待任职。
三道题与八股文毫不相干,甚至与目前现行的四书五经(洪武删减版)关系都不大!
第一题便是,如何看待君、臣、民三者关系。
第二题是,士农工商何解?
第三题是,大明如今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连田阡陌的原因。
三个问题直指大明坐天下的核心,只要能够答得上来,便已经算有些反动了。
在高承看来,君臣民恰恰该是石头剪刀布一样的关系。
百姓供养官员和皇帝,这期间难免受到官员的压迫,这时候皇帝不应该支持官员,而应该支持百姓。
总得来说,就是皇帝用官治百姓,用百姓去压制官员,权衡之术。
至于士农工商,自然是平等的。
第三个问题更不用谈,已经有数不清的书生过来给高承献上治国理论了!
虽然大多被否定了,仅有的采纳也只是采纳部分……
“现在解不开题的学子不要紧,咱们刊印书籍以后,他们看了书要还解不开,那就不要录用这些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