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反魏义军的大营前,守营小将面向来者三人,发出冷冷啧笑,“刘什么?关什么?”
“元将军请你们了吗?营内都是群英汇聚,没你们的位置,赶紧走好了。”
三人之中的中年男子听后,不卑不亢的抬手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什么......”
然而,没等守门小将的讥讽之语出口,中年男子身后的黑脸大汉,先是上前步,抡起拳头砸向他。
守门小将反应不及,顺势倒在地下。
“你这厮!俺大哥前来会盟是给你们面子,胆敢把我们拒之门外,我看你是不想活了!”
黑脸大汉说罢,还想上前踢上几脚。
眼见矛盾加剧,守门士卒围过来,中年男子连忙制止道:“三弟!”
........行将入营的李凌注意到这幕,当即策马来到与守门小将发生争执的三人前,在明白始末后,他开口说道:“这位将军,你既然没有听说过三位壮士的名讳,那你听说过我李凌吗?”
“额......李凌将军大名,如雷贯耳!”小将连连赔笑。
当得知站在他面前的人是起义连破三城,每每讨伐都是先登悍将的李凌,恨不能把脸贴到地下,任由其踩踏。
闻言,李凌很是满意,可见这段时间的名声算是杀出来,大少算是个人物,而并非什么无名之辈。
紧接着,李凌继续说:“在我起事之前,与身后的三位壮士一样也是无名之辈,你又怎么知道,今天的无名之辈不会有出头之日?假如他们有一天名震天下,你又会不会为今天的所作所为而追悔莫及。”
“这......李凌将军说的是!李将军说的是!”
三言两语就被镇住的守门小将,立马抬手赔罪,放下姿态,不当多做阻拦,放任不知名讳的三人与李凌等大军入营。
.......“刚刚之事,多谢将军出言相助。”
三人组为首的中年男子,脸色欣喜的抬手表示。
“无妨,举手之劳而已。”李凌表情淡然,继续问道:“三位胆识过人,区区几人就来会盟,敢问尊姓大名?”
“将军见笑.....在下姬玄,身后是我二弟、三弟,分别叫张羽、关飞,吾乃魏高祖帝之子姬胜之后,适逢朝中奸佞作祟,特此加入义军讨伐。”
李凌听见,表情微惊,“原来是魏皇后裔,失敬失敬......”
旋即,双方各自商业吹捧、客套几句,便顺利进入义军营地,来到议事大帐,找个位置坐下,与各路义军首领碰头,顺带讨论作战方针。
...........
魏国王都,雍城。
姬雄是继任魏国的君王,曾经英武的统治者,但因为沉浸在酒色之间,经常留恋美色,更不时与十余名妃子进行荒唐的事情,导致整日昏沉,国家大小事务,尽皆交由宦官打理。
此刻,拿到宦官传来的最新消息,这位沉迷酒色的君主,盯着黑眼圈的深凹眼眶,其目光之中都是愤怒,“该死的贱民、该死的叛军,他们竟然敢造反!”
戴有高帽的宦官名为赵高,瞧见这幕的他,眼咕噜转动,似乎在思考什么不好的事情,望向正在发怒的年轻国君,立马提议道:“大王,现在生气没有任何的意义,关键是要派谁去剿灭叛乱.......如今叛军逼近天龙关,那可是雍城的最后屏障,丞相觉得应该怎么办?”
魏国丞相,姬坚,他是魏国统治者姬雄的叔父,可以说是除魏王之外权利最大的人,不仅担任丞相,更是手握兵权,如果没有他在的话,赵高一定能够权倾朝野!
姬坚没有理会宦官赵高的话,而是站直身子,抬手望向魏国的国君,满脸肃然,“叛乱聚集在天龙关外,人数绝不过三十万,远非我大魏国的对手,现在全国各地郡守正调兵而来,三日之内必能够凑齐五十万大军!”
“大王,臣愿意领兵前往,剿灭叛逆,还魏国朗朗乾坤!”
大魏王姬雄目光望向他的叔父,脸色立马多云转晴,“叔父如果能够剿灭叛乱,可是整个魏国的恩人、本王的恩人啊!”
“那叛军势大,绝不可继续拖下去,不然会成为心腹大患,此次叛乱有三十余万叛军,叔父可有把握?”
“大王放心!”丞相姬坚嗤笑声,“老夫铁马纵横魏国几十载,从未遇见什么敌手,此次叛乱想必也不过尔尔,定然能够成功平息下去!”
老当益壮的姬坚继续道:“只是希望大王这次之后收敛酒色之心,好好治理魏国,以防有下次......”
“好、好,好了,本王答应你便是,那事情就全交给叔父了。”姬雄很放心的说道。
然而,在朝会结束之后,这位准备好好治理国家的魏王,转而就去到后宫,与各位妃子们进行深入地交流。
而贵为魏国丞相、魏王叔父的姬坚,则是去往各处,准备三日之内,调集重兵,平息叛乱。
........与此同时,天龙关外。
趁着各方在讨论作战方针的时候,李凌回到自家所在的营地区域,肚子享受军中粗粮、以及各类粗劣的菜肴。
烦人的讨论没有休止,各路义军都以自身为中心,刻意保存实力,谁都不愿意当炮灰和先锋,即便是有,那条件提得和不愿意去没什么差别。
“凡俗之事......”李凌摇头道。
自从跟随便宜父亲起事之后,各种麻烦事情可以说是源源不断,许多事务在便宜父亲没能来得及处理,就会转交给李凌,他对此可谓是不胜其烦。
没过几日,天龙关外的各义军还为行动,魏国的大军,已然开至天龙关,整整五十万的大军,几乎是义军的两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