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的渴望一直鼓舞着古人研究修仙文化,从三皇、春秋、先秦、西汉、晋、宋、元明,古人从未停止寻找延长个体寿命与改善个体生存质量的方法,追求与天同寿,渴望羽化飞升!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古人对修行做过多少尝试!
战国时期已经初步成熟的修仙文化
战国时代神仙等级的观念已然成熟,称之为一等仙、二等仙、三等仙,分别对应三种成仙模式:建功升仙、遇仙增寿、尸解成仙。
建功升仙
建功升仙即在人世间做出重大功绩,完成上帝所赋予的使命,从而得以升天成仙。这是最为理想的成仙模式。功成复命者可白日飞升,成为等级最高的一等仙。很多统治者想完成上苍赋予的使命,实现天下一统后便能步黄帝之后尘,白日飞升,与天同寿!
《史记·封禅书》载:黄帝由于在人世间做出了丰功伟绩,从而成功驾龙升仙。:
《封禅书》:\秦穆公由于完成上帝所赋予的平晋乱之使命,从而升天成仙。
遇仙增寿
传说,周穆王曾被\化人\施法而神游天庭,醒来后西游寻仙,与西王母相恋,终寿百余年方辞世,世人惊为神仙。此可谓二等仙。后来逐渐演化出另一套\寻仙求药\的成仙观
后来东周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纷纷派方士到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去寻仙,也为三山增加了很多神秘色彩!
尸解成仙
白日飞升者毕竟是传说,人终有一死。于是,在春秋时期\方仙道\原始宗教思想中出现了\先死后蜕\的\尸解\之法。
据《史记·封禅书》载: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
可见在先秦传说中,有道的方士能够通过方术形解消化,即所谓死后\尸解\成仙。
\尸解\的形式有火解、水解、兵解、杖解、剑解等,其中\水解\就是依托于水而进行\尸修道成仙思想,是道教的核心。古代帝王常在泰山封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