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大行,按制应守丧三年。
可国不可一日无君,国丧结束,周曦又守孝三天代三年。
于礼部择一吉日,告宗庙,问国运,一切事毕,顺应登基。
沿用国号启,改年号初元,史称初元帝。
新帝登基,虽为女帝,可皇室子嗣绵延向来是百姓和官员十分关心的事情。
为此朝堂吵得不可开交。
有说要多选几个皇夫的,有说女帝应在宗室选出继承的孩子以保大启血脉纯正的。
可最后周曦大手一挥,要为先帝守孝三年。
此话一出,朝堂自然是没有了声音。
毕竟谁也不能阻止人家尽孝心。
徐靖宇终于在周曦登基的第十日到了京城。
“二叔。”徐如笙和温栩一同在城门口迎接。
徐靖宇风尘仆仆从马车里探出个头,见到两人又急忙下了马车。
“公主,国公爷。”徐靖宇一脸懵懵的模样让徐如笙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到底什么情况?”徐靖宇言语有些焦灼。
徐如笙轻笑:“陛下在体元殿等你,快进宫吧。”
陛下?
徐如宇愣是半晌才反应过来,陛下应该是新登基的女帝了。
他对徐如笙的态度便更加软和,他可是十分清楚眼前这个侄女在新帝心中的份量。
“二叔,我已经让人去沧州接二婶和两位妹妹了。”进宫的路上,徐如笙漫不经心的摩挲着手上的铃兰镯子。
徐靖宇心中一凛,试探问道:“公主的意思是,我不用再回沧州了?”
“工部尚书的位置空出来了,陛下有意让二叔出任新的工部尚书。”
闻言,徐靖宇抑制不住心里的狂跳。
六部尚书,那可是正二品!
“臣定当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徐靖宇立马朝着皇城的方向躬身抱拳,就差对天发誓以表忠心,激动之情,难以掩饰。
只要能让他平步青云,官运亨通,他才不在乎谁当皇帝。
男人也好,女人也罢,能赏识他的皇帝就是好皇帝。
徐如笙和温栩对视了一眼,两人眼中皆有笑意。
周曦登基后,朝中一些倚老卖老的家伙便坐不住了,日日仗着周曦是个女人口出狂言。
气得周曦几日没睡好。
还是徐如笙劝道:“想辞官的,让他们辞,想死谏的让他们死,外放的官员很多,拉一些回来就是,马上就是科举了,多的是排着队想当官的,翰林院不是有很多青年才俊么?也是时候给年轻的孩子一些机会了。”
大启只要有严相这个文官之首,和温大将军这个武官之首,乱不了。
翌日早朝。
周曦便当众下旨:沧州刺史徐靖宇捉拿杀害平王的凶手有功,擢升工部尚书。
平王为国捐躯,按礼制葬入黄陵,举国哀悼。
待所有的议事结束后,便进入每日固定的闹剧。
几个早就串通一气的的大人互相给了对方一个眼神,跪在周曦跟前:
“陛下,老臣年岁已大,不能再为大启效犬马之劳,愿陛下恩准老臣告老还乡。”
这些人有六部的、有御史台的、有国子监的、也有九寺的。
官职不大不小,职业不轻不重。
只是如今新帝登基,若大动干戈,怕朝堂不稳。
新些人也是算准了这一点,才敢这般闹腾。
往日周曦总是好言相劝,最后几个人的话锋便转到了请陛下早日从宗室中挑选合适的孩子过继,早立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