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汉刘旻趁着国丧,率三万大军,联合辽军南下。】
【柴荣听闻此事,不顾大臣的反对,御驾亲征。】
“如果不看结果,”朱标盯着神迹道,“大臣的反对没有一点问题,冯道的反对更是有理有据。”
当时百官听说北汉和辽一同发兵北下,早就见识过辽军强大的众人一听柴荣要御驾亲征,马上阻止。
柴荣没有办法,就询问冯道的意见。
冯道立马摆出观点,不能亲征,作为十朝大臣的他见识太多皇帝御驾亲征,结果就是……
前脚御驾亲征,后院就发生兵变,皇帝被换,政权灭亡……
虽说他可以在柴荣死后拥立一个新皇帝,但是他也觉得总这样立,也不是办法,这才想方设法劝谏。
最后柴荣用唐太宗的例子才反驳了冯道的说法。
【在大军的快速进军和柴荣的英勇指挥下,刘旻大败仓皇北逃。】
【柴荣趁机北上包围太原,终因粮饷不够班师回朝。】
【班师回朝的柴荣继续郭威的政策,励精图治。】
“继续郭威的政策,”司马炎突然说道,“这么看来,连着两代都是明君?”
“看来统一有望。”
【制定先南后北的策略,放出三十年平天下的豪言。】
“三十年平天下的豪言?”柴荣皱起眉头,“这怎么能是豪言?朕可是要直接实现!”
他还记得这是他登基之初说的话。
放过他问精通术数的王朴,朕能当几年皇帝,王朴算后答道,尽他所推,三十年后的事不能知道。
非常高兴的他说道,如果向爱卿你说得这样,朕就用十年来开拓疆土,用十年让百姓修养,再用十年让天下太平。
他不仅这么说,还在这么做,而他现在正在第一步——开拓疆土。
【公元955年,柴荣派军西征后蜀,大破,收四州。】
【同年,柴荣派军征南唐,吴越王在柴荣的诏书下,参与牵制。】
【第二年,柴荣亲征南唐,因雨季暂停脚步。】
【第三年,柴荣再次亲征南唐,大败南唐军。】
【同年,柴荣又一次亲征南唐,大破扬州。】
“三征南唐?”杨坚不禁说道,“先南后北,先打南唐,不得不说是个好办法。”
毕竟南唐是南方实力最强大的政权,只要把他打服,剩下的政权能不乖乖听话?
“人家也是三征,”杨坚又扭头道,“你也是三征,怎么人家这三征就能胜利,你的三征就是大隋起义四起,然后你被宇文化及勒死?”
杨广在心里腹诽道,高丽和南唐又不一样……
高丽可比南唐厉害多了。
“别想着什么高丽比南唐厉害,”像是看透杨广所想,杨坚又继续道。
“你征高丽可是百万之众,第一次要求一投降就不允许继续攻打,第二次还没打多少,就出现杨玄感之乱,第三次一看就是假投降,你还非要接受。”
“这哪一次不亏?”
【见此情景的南唐君主李璟遣使求和。】
【南唐割四州之地,进贡十万,与后周划江为界。】
【柴荣平淮南之地,李璟亦去帝号,称江南国主。】
【见后方稳固的柴荣挥兵北上攻辽。】
【四十二天,收十六州的三关三州十七县。】
“多少天?”扶苏以为是自己听错,又问了一遍。
“回大公子,”李斯马上说道,“四十二天。”
“四十二天就收复了这么多的州县,”说着他的眼睛亮了起来,“再来个几天,这不就把十六州收回来了?”
“呦?”刘邦点点头,“不错不错,四十二天能取得如此成就,已经不赖了,再努力一把,继续开疆扩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