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宫之后,日子如流水一般,时常有事发生,事情不大,处理起来也方便。
就像是投进湖里的石子,虽然能引起一些波澜,但波澜不大,仅仅是短暂的一会儿。
很好处理。
转眼到了夏天,夏天宫里的御花园百花齐放,大树枝繁叶茂,负责侍养草木的宫侍很是用心打理。
新帝登基不久,奉自己亲母为皇太后,先帝正妻吴皇后为上圣太后,移居慈宁宫。
吴太后坐皇后宝座之时,被先帝喜怒无常的性子磨得平淡。
先皇身子不好,眼看子嗣无望,看淡世事的她,更是直接关起门来烧香拜佛,不理宫廷繁琐之事。
只是后来先帝驾崩,当今亲母早逝,后宫高位空悬,有资格主持后宫一众事宜的除了她之外,并无旁人。
吴太后这才打开紧闭许久的殿门,开始操劳起了宫中的一众事宜。
前几天,安静了许久的母家,不知所为何事,竟从外面递了帖子进来。
“娘娘安好。”
“嫂嫂何必多礼,快快请起吧。”
上首探手要拉的女子,年龄不大,看着不过双十年华。
一头簪缨丽影,金翠辉煌,高髻两边并垂的金凤吐珠流苏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一身锦绣华服,华丽织绣大片大片的布满了周身,金线穿丝的凤凰富丽堂皇,贵不可言。
映照在低眉垂首行礼的吴陈氏,垂敛的眼睛下方,捏着手边帕子行礼的她。
心里再一次不由自主赞叹皇家贵人的尊贵,着实令人羡慕。
姑嫂两人照例寒暄询问一阵,聊聊家里,聊聊两人共同的亲人。
一阵话落,坐在下首的吴陈氏,捧在手上的茶盏,粘粘唇角,思绪想到临进宫家里老爷的交代。
她家姑娘今年也不小了,也该到了筹谋前路的时候。
这全天下,哪有比皇宫更金碧辉煌的地方。
因着家里头出了一位太后,便想着趁机将下一辈的女郎,同样安排进宫,维持与皇家紧密的联系。
人就是这样,得陇望蜀,沟壑难填。
瞧瞧小姑子怡然不动的面容,放下茶盏的吴陈氏,憋不住话,手上的帕子作势抹了抹唇角,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嫂嫂可是有事挂心,怎的一副神思不属的模样。”
她等的就是这一句。
“唉?”
“娘娘怕是不知,家里的女郎如今到了该相看的年龄,我这心里拿不定主意,您做姑姑的,我就想着来问问您,找您拿个主意。”
坐在上首的吴太后,转眸看了一眼下面唉声叹气,满目愁思的嫂嫂。
这话说的可不对,有些无病呻吟的意味。
吴家乃是清流文人世家,比不上大家族的豪贵奢靡之风,却也是清贵之家,名声斐然。
若是不然,当年她也不够格,被选为皇子正妃,后来更是荣登后位,母仪天下。
如今他哥哥乃是国子监祭酒,从四品官,地位比之一二品大员自然算不上位高权重,却是清流一派,很得世人尊重。
吴家的女儿,不愁嫁。
就是二三品大员家的公子,世勋侯爵之家,凭着姑姑是当今太后,父亲是清流一派。
吴家绝对是深谋远虑的家族,主要的联姻之选。
所以,嫂嫂在愁什么?
太后思量一转,拨开迷雾,渐渐明晰。
她看了看一边故作镇定的嫂子,眼眸涌上了锐利之色,寻常轻松的视线,在这一刻变得紧张了起来。
挥退宫殿四周默不作声的宫侍,所有宫人低眉垂首,轻手轻脚地退出了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