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喊过草根,吩咐道:“选几个机灵的斥候,派去盟军大营,不要偷偷摸摸,即便让袁绍他们发现也没关系,将盟军的作战情况,务必随时向我汇报。”
一连几日,盟军的确都在攻城,没有丝毫的懈怠,袁绍派人向杨凡请求,希望能过关运送粮草。
粮草日益紧缺,各路诸侯纷纷找袁绍诉苦抱怨,袁绍也很着急。
荀攸说:“既然盟军已经开始攻城,我们理应全力配合,允许他们往前线运粮。”
裴潜点点头,附和道:“事已证明,袁绍他们是真的要跟董卓拼命,没必要继续掐断粮道。”
杨凡拖着下巴,想了想,把目光看向贾诩,询问道:“文和怎么看?”
这贾诩就是属硬核桃的,不用力敲,不用力榨,他是不会出油的。
贾诩摇了摇头,“主公可听说过熬鹰的事情?若是把鹰一次喂饱了,它便不会乖乖听话了,说不定还会反伤其主。”
“说的好,这还真是提醒我了。”
杨凡派人回复袁绍,允许他们派人运粮,关东诸侯都非常高兴,马上派人运粮,可等到粮草抵达虎牢关后,杨凡却把全部的粮草扣下,然后用自己的队伍根据盟军每天的需要,往前线运送。
黄叙奉命运粮,见他每次只运来一天的粮草,袁绍等人非常不满,纷纷抱怨,却也无计可施。
盟军不停的发动猛攻,董卓也不得不认真对待,仗着城池高深,滚木、礌石、箭弩齐备,西凉兵完全占据上风,夜间还时不时的派出骑兵偷营,不到十天的功夫,盟军的伤亡便超过了五万。
杨凡毫不在乎,非但按兵不动,反而不断的从后方增兵,至于刘辟等人带来的黄巾,也开始被杨凡逐渐的划分到其他的队伍中。
之前几仗下来,杨凡损失了三万多将士,许多队伍都需要大量补充兵员,刘辟等人都被封了将军,高兴劲还没过去,一点防备都没有,带来的五万人马,潜移默化中便被杨凡抽走了一半。
战事又持续了一个月,天气已经进入了流火的七月,盟军的兵力只剩下了七八万人,董卓的西凉兵也不足五万了。
虽然董卓粮草还算充足,但守城的器械已经用完了,每天城墙上都会上演真刀真枪的白刃战,双方的伤亡都很大。
这一日,杨凡突然做出决定,要开始主动出击。
各个关口留守的都是杨凡的旧部,他率领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离开虎牢关,开赴洛阳。
其中有三万是从葛坡来的黄巾,剩下的两万是从河东抽调来的预备军。
荀攸有些担心,杨凡带的既不是精锐,也不是自己的嫡系部曲,有三万人还是葛坡的黄巾,一旦刘辟有反意,后果不堪设想。
荀攸有意放慢了速度,跟裴潜商议“文兴!你不觉得主公这么做,有些托大吗?”
裴潜摇了摇头,“知道吗?昨天夜里,主公跟贾诩整整商议了两个时辰,这是贾诩的主意。”
“贾诩的主意?”
荀攸扭头看向不远处的那辆马车,猜测贾诩的用意。贾诩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杨凡便让人给他准备了一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