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前期产量不多,并没有动摇各大盐商的地位。
但是东方宇作为一个奸商的本质就显现了,他用了一个捆绑销售。你购买细盐可以,但是同时也要购买我们的粗盐。
当然这个粗盐也是比原来市场上的盐好,苦味少了很多。
如果你不同时购买粗盐,对不起,细盐也不会卖给你,反正不愁人买 。这个政策并没有引起多少的反对和不满,毕竟权贵们还有下人,他们主家吃细盐,下人们可吃不起细盐,照样还是吃粗盐。
他们也乐得在同一家采购了。
这个措施一施行,各大盐商们坐不住了,尤其是皇家盐场所在的那个州,冲击甚大,直接就冲垮了当地大盐商的半壁江山。
就连私盐也都一定程度上有些收敛,不过只要盐价格降不下来,那么私盐就会一直存在,他们的优势就是价格。
东方宇旗下的商行,趁机收购了几家被冲击的最厉害的盐场,然后继续投放精盐加私盐的策略。
随着市场上精盐投放量的进一步增加,原来的粗盐价格也有所下降,百姓们是切切实实的收到了实惠。
他们对朝廷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其实百姓们很简单的,你们谁做皇帝咱不管,咱也管不着,谁对咱们好,咱们就拥护谁。
说那些假大空的话没用,实实在在的得到些好处,那才是最真实的。
仅仅半年多的时间,皇家盐场和东方宇的盐场所在的州,盐的价格最少降低了三成。除此之外,东方宇的商行,又在沿海的地方建了几个海盐场,制作海盐。
一下子盐的供应量就猛增起来,原来坚挺的盐的价格,又下降了很多。
这让一直靠盐业发家的世家们损失惨重。
他们也去找人偷过方子,也派人组织过暗杀,可是月龙卫的人不是吃素的。顾羽派出的探子,还有东方宇的暗卫,一次次的把这些暗杀给化解了。
就连每个盐场的负责人,环宇商行也都派出了精干的护卫十二个时辰不离身的贴身保护。
一年多的时间,就让各大盐商损失惨重,不得不随着市场的行情将盐的价格一步步的降低。他们的财富也大为缩水。
毕竟他们赚的少了,但是日常的花费还是很奢华浪费,一进一出,原来积累的财富也在慢慢的减少。
而且他们在市场上的话语权越来越轻,最后朝廷很轻松的把盐业收归了国有。
月承宏看到这个结局,不禁又是一顿大发感慨,盐业一直以来是每个皇帝最头痛的问题,每年派出去的稽查私盐的人,还有查盐税的钦差,私商更是普遍。
杀了一批又出来一批,是怎么都杀不完的,毕竟暴利在那放着,没想到商业还是用商业来打败,这就是东方宇嘴里说的魔法打败魔法吧。
随着这几年对世家的打击,新的三年一次的科考又来了。
应商部的请求,在其它的试题外,单独增加了一次商部的考试,由商部出题和阅卷。
月承宏干脆就把这次科考的主考官一位,给了东方宇,让他全面负责这次科举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