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果然没有任何一个字,提到他黄安。
黄安很是疑惑,眉头都下意识地皱了起来,
当日齐王妃说的是气话?
不是说放弃重建赢家了吗?
让师傅烂在幽州吗?
怎么满篇写的都是在蓬州重建赢家的事情?
信中内容很多,但主要的内容,就两个。
第一,齐王妃要师傅带着两位师姐,去蓬州。
说她去了孔家求情,他们姑侄两重建赢家还有希望。
信中提到了,他们两个可以依赖一个叫孔家的大势力,帮助赢家平反,得到朝廷承认,光明正大的出现在世人眼中。
而第二件事情,则是“孔家嫡子孔正,可为颜儿良配,联姻双赢,可再图谋赢家.....”
这第二件事情,让黄安很不舒服。
姑且不论自己和赵师姐现在,互相之间懵懂模糊的好感,单论借赵师姐去联姻,他就很不爽。
什么意思,我黄某人好不容易找到了真爱,你要拆散我们?
黄安二十三岁了,自然明白自己对赵师姐是什么感觉,也能明白赵师姐对自己的意思。
黄安明知道自己和赵师姐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明知道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可是,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他在思想上,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没有那么伟大。
若是爱情要权衡这些东西,那就不是爱了。
黄安现在看这封信,越看越不顺眼。
哪怕齐王妃在后面列了三条理由,什么他们和孔家一系的官员绑在一起,前途远大。
什么支持楚王上位,远大富贵。
什么重建赢家,以告祖宗,完成夙愿。
说实话,要不是第二点的话,黄安觉得,这封信写的真好。
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对师傅和两位师姐,都是极好的。
他皱着眉头将信封放下,抬头向师傅看去,方才见师傅也皱着眉头。
师傅是要征询我的意见?
黄安心中一跳。
“你怎么看?”
赵敦问了一句,语气犹豫,但黄安从中看到了一丝戏谑。
好像是对自己的,师傅准备看我的笑话?
他看到了我和师姐的关系,在考验我?
黄安直觉如此。
他沉吟了一下,没有回答,转而问道:
“那孔家是何来历,能靠得住吗?”
赵敦闻言,将目光放在黄安脸上,露出惊讶之色,心中满意黄安的表现。
他再一次为这个弟子敏锐的洞察力和超高的情商所折服。
他现在可是知道这个弟子和自己大女儿关系有多好了,同出同归,还住在隔壁,基本上算是每日形影不离了。
虽然心中不爽,但细细想想,也认了。
若他连黄安的善意都能拒绝,都不肯接受黄安成为他的女婿,那他赵敦,愧对赢家列祖列宗。
现在又问这小家伙的意见,相当于一次考验。
若是黄安断然拒绝,告诉他不行,不能去投靠孔家,不能去蓬州。
而且理由是赵颜不能联姻,不能嫁人的话,他必然不会如此高看黄安。
这个弟子,自我掌控情绪的能力,竟然如此出色。
而洞察力更是惊人,仅仅凭借一封信,他就抓到了自己的姑姑——齐王妃最大的靠山——孔家!
他眼中闪过一抹赞许,摇头唏嘘道:
“孔家?我也不知道能不能靠得住。”
黄安神色一怔,心中暗暗翻了个白眼,那你在这儿说什么呢。
不等他问出口,赵敦似乎又想起了什么,抬头往窗外望去,好像在回忆着什么。
半响后,眼神微眯,继续道:
“我等武人面临朝廷如此严厉的控制,你连宝药都买不了,就是孔家在后面推动的。”
“这种拿刀子往自己身上捅的家族.....”
赵敦神色越发迷茫,下意识摇着脑袋,脸上也露出嫌弃之色。
黄安闻言,瞳孔一缩,这句话......
眉头轻皱,领悟师傅话中的意思。
“他们孔家不是皇族朱家,为何,为何会如此作茧自缚?”
黄安确实不解,孔家有什么样的理由,做出这种只有大明朱家皇室,才会一心推动的事情呢?
这对他们孔家来说,完全没有好处啊?
他们又不是大明皇族,不是这天下的主人,怎么会想着限制武人?
毕竟,孔家也算是武人世家,这不是拿刀子往自己心窝窝捅吗?
哪怕不知当年具体经过,黄安也完全可以想象到,推动朝廷对武人进行这种程度的监督,并不容易。
没有血流成河,尸山血海,他黄安名字倒过来写。
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怕是有无数武者世家,或者门派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
听到黄安疑问,赵敦突然呵呵一笑,随后感慨骂道:
“他们孔家,可是被称之为皇家忠犬啊!”
黄安怔了怔,皇家忠犬?
孔家?
看他们的行动,确实当得住这个称呼。
黄安心中一动,问道:
“这孔家在京中的势力很大?”
赵敦点了点头,抿了抿嘴,然后一脸凝重道:
“很大,半壁江山!在整个东境,几乎是数一数二的大势力!”
黄安闻言,手一抖,眼底闪过一抹惊色。
半壁江山?
竟然有如此威势,这种情况,哪怕他们名声不好,但在齐王妃看来,他们依旧靠得住。
竟然在京城和东境,都有如此大的势力。
那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