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子?”
不行,太危险!
“种植宝药?”
“高产农作物?”
不行,时间来不及。
.....
不多时,当写到“手枪”时,黄安脑中划过一道亮眼的闪电。
“火器?”
“火器!”
他赤红的眼中瞬间透出精光,本来严肃,甚至带着绝望的表情,逐渐开始放肆起来。
朝廷对火器极其重视,这是仅次于高端武者的大杀器,能左右大军交战的胜负!
这是大明上下,军内军外,一致认可的国之重器!
这是重宝!
能决定国运的重宝!
这可能就是他得以让师姐留在幽州,让刺史顶住京中压力的,最重要的砝码!
黄安终于控制不住脸上逐渐放肆的表情了,他猛地捧起工作台上的纸张,仰着天大笑了起来。
整个万界垃圾场广场上,都回荡着他畅快淋漓的兴奋大笑声。
酣畅!
痛快!
胸中郁闷尽去。
枪械?
火器?
火器司!
真是天助我也!
那刺史许诺给师傅的职位,不正就是幽州火器司主吗?
黄安他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只不过,这需要时间,也需要考虑其中的细节。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在这种紧要关头,越要谨慎细致,考虑方方面面。
只是,不知时间还来不来得及?
黄安有了紧迫感,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他需要随时注意着师傅的动作,最好每天找一次师傅,探探师傅的口风。
免得自己的计划刚刚准备好,还没正式开始,师傅就带着师姐离开了。
这是黄安绝对不能允许的!
身形一闪,极力克制心中激动的黄安,消失在原地。
他出现在幽州城内,城东南的小院子中。
他直接拿上纸笔,开始凝眉思考,仔细规划起来。
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将会非常忙碌。
他连夜去了一趟下林寨大院,找到了余茂。
并且,告知了余茂自己这段时间不能跟着他出城,甚至来不了下林寨大院的事情。
时间暂定一周。
黄安不知道余茂会不会答应,他事先其实是比较忐忑的。
比较,这可是涉及到了余茂的原则,触及到了双方协议的根本。
可是,让黄安惊喜的是,余茂笑着答应了。
黄安真心谢过余茂后,转身就走了。
他现在一颗心都扑在如何让赵师姐留在幽州的事情上,他自然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去思考和留意,余茂思想上的转变。
余茂根本没有理由,也没有动机在这种小事情上恶了黄安。
在余茂看来,只要赵大人家的大小姐在他们这里,黄安在哪里都无所谓。
毕竟,他眼不瞎,知道现在的黄安不可能撇下他的心上人跑路。
现在的他,并不会限制黄安的行动。
回到小院后,黄安熬夜制定了一份周密的计划。
只是,在计划的第一步,他就卡住了。
他不了解幽州的火器司!
他脑海中没有现在大明,尤其是幽州军中,火器发展的具体现状。
他都不了解现在幽州火器司中的制造枪械的水平!
不知道这点,他根本无法利用老家的有关火器枪械方面的知识,去打动刺史高正,从而达到让师傅一家留在幽州的目的。
毕竟,工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知道方法就能跳跃式进步的。
太过高深的知识,在幽州一定会水土不服的。
他拿出来太过超前的枪械制造知识,没有任何一点用,反而会让师傅看轻他。
甚至适得其反,让事情往最坏的情况发展下去。
黄安知道,他没有冒险和试错的机会,。
他只有这一次机会,必须一击即中!
拿出手的资料,必须要保证刺史看到后,就能下定决心。
其实,黄安对大明的火器还是了解一点的,但真是一知半解。
就一点点,不能再多了。
在大明帝国当中,火器是禁忌,私人绝对不能触碰。
黄安曾经在丰安城内,和从军中退下来的李老伯交流过。
黄安他本身又是工科毕业,对材料学有一点比较专业的认知。
根据李老伯话中的描述,黄安猜测,现在大明的火器发展,非常落后。
枪械发展还在火绳枪阶段,或者是燧发枪这一阶段。
这可比他手里那把手枪,还要更老古董了。
但是,黄安并不确定,自己猜测的就是真实的情况!
猜的毕竟是猜的,别人可以当真,他不能当真!
若是连第一步都是猜的,那最后的结果,大概率也会不尽人意。
以他这种谨慎的性格,是不肯冒这个险的。
于是,黄安将求助的心思,打在了师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