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心中忐忑,他希望事情就像他预想的那样。
“都有,都有,呵呵!”
丁治不知黄安真正的目的,也不知道黄安其实是知道归元汤的完整方子,所以说起来毫无顾忌。
他的确认,让黄安眼睛一亮,要不是丁治在,他能兴奋地站起来,大吼两三声。
眼珠一转,他的心中很快就有了主意。
“那就好,那就好!”
嘴上敷衍着,黄安笑的很开怀。
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归元汤原材料,一共有三十二种。
而他,竟然能在丰安县找到其中的二十七种。
还差最后的五种,他就能集齐所有归元汤的原材料,这个难度,比预期当中,一下子低了不止三个档次。
在他之前的心理预想当中,他此行能在丰安城找到超过五种制作归元汤的原材料种子,就已经满足了。
可是,谁能想到,惊喜来得如此突然呢?
整个丰安城,就这么一个偏僻小县城,竟然就有足足二十七种制作归元汤的原材料种子!
这个数量,实在是太离谱了。
“这可能就是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坏处吧!”
黄安心中暗暗欣喜。
当然,这只是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归元汤作为武道入门两境,必不可少的宝药,其原材料,必然是广泛分布于整个大明疆域的。
而且,其大部分原材料,必然是很容易栽种和成熟的。
这猜都能猜出来。
否则,大明的武道绝对不会如此兴隆,武者数量,也不会有如此之多。
同样的,大明朝廷也不会推出,将参军和赚取军功两件事,同步入武道之路这件事,给联系起来。
“还剩下五种,田心草、伏龙根、火口草......快了,快了!”
黄安心情激荡,不由做着美梦。
可是,他殊不知朝廷对归元汤如此看重,岂能如此轻易就让他找到所有制作归元汤的药材?
黄安被眼前巨大的惊喜,暂时蒙蔽了,不过,他很快就会反应过来。
突然。
“黄公子想要将这里的所有药材,都种上?”
见黄安脸上喜色难掩,丁治惊诧地问了一句。
他从黄安的脸上表情当中,看出了黄安巨大的野心。
“难不成不行?”
黄安回过神来,反问了一句。
丁治脸上一笑,摇头道:
“自然是行的,黄公子能种植草药,老夫高兴还来不及呢。只是,黄公子可要注意了,这些药材可娇嫩得很,培育期间,需要很多人照顾,需要的人手不在少数。”
“同样的,药材成熟后,收割也有讲究,想必你也看到了。
而且,药材收割后,其炮制手法也是一门学问。别看这本册子里写的简单,但真正上手,可没那么容易。贪多嚼不烂啊!”
丁治好心劝解,提醒黄安莫要太贪心。
种植草药,哪里有那么容易?
这可比种植庄稼的难度和程序,大太多了。
很多人以为的种植庄稼,只需要将庄稼种子撒到田间,然后回家等着成熟收割就好了。
但其实,种子庄稼需要的程序,极多。
翻田、播种、灌溉、除草、除虫、驱虫、收割、入库等,程序极多,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精力、时间和钱财。
而种植这些娇嫩的草药,就更难了。
不比精养一个幼儿,来得简单。
不仅仅需要时间和人力,同样的,还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
这才是最难的。
要培养这些人才,时间跨度往往以年计算,最少都是一年。
加上各种各样的,比如气候、水质等不确定因素的限制,种植草药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这也是为何,城内的大户人家,开垦和使用中的药田数量,也不太多的缘故。
实在是没那本钱啊。
其实,丁治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
那就是其实他是鼓励黄安大规模种植草药的。
因为他在丰安城武道司管事这一职位的功劳,和每年向幽州城武道司宝药监运送的药材量,是挂钩的。
从丰安城运送过去的药材越多,他的功劳就越大。
当然,功劳之外,还有额外的,见不得光的银子。
药材也会有损耗的,不是吗?
在整个药材培养、炮制和运输的过程中,他还能上下其手,从中赚取好处。
可以说,种植草药的人,是多多益善。
可是,丁治知道,种植药材的难度,那需要的人手,可不在少数啊。
同样的,需要的人手,还必须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照顾培养草药。
最后收获时,也是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