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锤正带着刘大江兄弟俩给庄子里的住户发月银。
一户一两,不能说少,搁现代,也值它一千多块钱。换成铜板一千多个,能买不少东西的。
林嫂子和马婶领到了银钱,凑在一起嘀咕。
“还当遇到个不顾咱们死活的新主子了,如今看来,是我想错啦!”林嫂子笑眯眯地朝马婶道。
马婶轻拍了林嫂子肩头,“你别一天天咋咋呼呼的,咱们是奴才,主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哪有你挑理的份。”
“看看铁锤家的,不声不响,就埋头干活,这才是主人家喜欢放在跟前使唤的人呢。”
林嫂子被说得没脸,她向来大嘴巴,自己也知道自家这个毛病,只是管不住自己就是。
“马婶说得是,日后改,日后改。”
马婶听了只摇头,要改得了也不会成天被她婆婆恨骂了。
几家都离得不是很远,嗓门一大,可不就连吵架骂什么都传到墙外头去咯。
“家里攒了些绢帕和络子,还有些别的物事,等开春了就问问主家收不收,不收就去县里换些银钱。”
马婶拿着银钱回家去,也不忘提醒林嫂子,“主家夫人说的那些话,我都给庄子里的媳妇子们说了的,都在家忙活了,你可也别到处窜了。”
这林家的小媳妇就爱走东家窜西家,一坐就是半晌。
人家赶也不是,不赶还要干活,听你在一旁嘚吧嘚吧的,也难受啊。
林嫂子等她走远了,才撇嘴,“自己还不是马后炮,不然主家能就只重用刘家?”
……
姜氏在屋里给她婆婆裁布料做衣裳。
“娘,您都几年没做新衣裳了,如今恰逢新主子是和善人,赏了这布匹,我让铁锤买了3斤棉花回来,先给您做件新棉袄,过年穿。”
姜氏的婆婆摸着榻上铺着的料子,“我都半截身子埋进土里的了,做什么衣裳,留着给我们珠儿做。”
“娘,您可别把珠儿宠得太没边儿了,咱得教她点儿别的。”
姜氏的婆婆听了只问,“主家那边说的?”
姜氏:“娘您什么都明白着呢,夫人找我说了话,问了咱们珠儿。”
“夫人说,珠儿咱养多两年,到时候给让她去鱼儿小姐身边陪读……娘您怎么看?”
姜氏婆婆抚着重孙女的小脑袋,道:
“咱家珠儿是个乖觉的,主家想让她去小主子跟前伺候,也是早早晚晚的事。”
“只她说的是陪读,那便更好了。主家有来头,对女儿家的教养只有更看重的,日后珠儿跟着小主子,前途也差不到哪里去。”
“好生教教,日后那皇城墙根下的高贵地儿,你和铁锤说不得也能跟着去见见世面。”
姜氏小心扶着婆婆躺下,给她盖好了被子,“您先歇会,看了好一会儿珠儿了。珠儿还太小,我和铁锤都是不会教孩子的,那还得是您来。”
姜氏婆婆闭着眼,应了一声“嗯,老太婆活着的时候,珠儿归我管,等我埋土里了,你们也不准亏待了她。跟大江说啊,给珠儿找后娘要找那等心肠好,能容人的,咱们珠儿可不吃人家的黑面食。”
姜氏听着也沉默了。
那边庄子发了月银个个心生欢喜,这边绿水村里也有人欢喜着。
王大虎把菜送去了万家酒楼,回到村里先到黎家小院把结算的水果菜钱交给黎长乐,才回了王家小院。
新品种菜蔬不是原来几种的价钱,新增的茼蒿菜卖6文一斤,这菜在现代刚上市的季节也是死贵死贵的。
其他的还是原来的价钱。
只不过以后可没天天有的了。